性傾向10至14歲萌芽 專家促父母培育子女性別角色

2024 六月 12日, 星期三 10:41

(圖:freepik)
(圖:freepik)

性別議題令父母及教會面對前所未有挑戰,天道家庭事工舉辦線上專題分享會,專注同性戀事工的楊符濟珍博士指,同運的眼中社會性別有64種,分析性別焦慮的特徵,鼓勵父母培育兒女性別自信。

同運的64種社會性別

楊符濟珍博士在分享會分析性別困惑、現今社會的亂象及基督徒與教會的應對。從聖經角度,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做人,有男有女。

性別二元論是指,認為自己是男性或女性而使用的代名詞;非二元性別人士可以選擇幾個代名詞顯示自己合適的身份,他們可能覺得自己是男又是女,或是別的東西;性別認同是由一個人的內在感受形成,其他非二元術語包括:非性別、性別創意、無性別、性別酷兒、雙性別等。

在同運的眼中社會性別有64種,從性傾向、性別認同、生理性別,三種組合而成。生理性別:男、女、雙性、無性。性傾向:喜歡男、喜歡女、喜歡男也喜歡女、不喜歡男也不喜歡女。性別認同:男性、女性、流動不居、無。傳統社會只承認兩種。

Like Us on Facebook

性別焦慮特徵

所謂性別焦慮是一個人持續感到出生時,性別與自己內心認同的性別不配,產生痛苦感和功能障礙。性別焦慮的青少年會衍生抑鬱症、焦慮症、狂躁症,甚至有自殺傾向。經過醫生診斷可以用幾種治療方法緩解痛苦,例如:心理治療、荷爾蒙治療、性別確認手術。

性別焦慮造成的起因多方面,例如:自我形象低落、尋求同性接納、受到性騷擾,甚至關乎人格異常,強迫症的問題待。現時沒有科學證據證明性別焦慮是天生,同性戀都也一樣。

楊符濟珍引用美國蓋洛普2021年調查數據,1997年至2002年出生的Z世代,每5人有1人是自認LGBT;1965年至1980年出生的X世代只有3.8%。

現今社會,同性戀議題從道德層面扯到平權層面,社會興起覺醒運動而出現覺醒派的基督徒,他們用經文支持推翻白人神學霸權,並且用經文來支持。例如:耶穌是難民、耶穌和使徒約翰有親密關係,認為耶穌可能是同性戀者。

家庭教育與教會的應對

從心性發展階段,性傾向形成從10歲至14歲是萌芽期;15至20歲就已經定型。因此,家庭教育方面很重要,培育兒女性別自信,例如:強調兩性平等、肯定子女性別身份和角色、父母彼此相愛做榜樣、教導子女拒絕不當的觸摸,若果子女投訴遭到騷擾,相信他們和介入支援子女的情緒。

美國教會界有發起贖罪日,今年贖罪日將於10月12日舉行禁食禱告,求神興起100萬個的末底改和以斯貼,反轉美國和世界的命運。

美國天道家庭事工推出系列講座,三月份主題:「當性別困惑闖進門」,講員:楊符濟珍博士,3月2日線上及YouTube直播。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