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戰勝貧窮——訪問「教會關注失業行動」主席李炳光牧師

2005 一月 13日, 星期四 15:01

貧窮是全球關注的問題,本星期三特首發表的施政報告中也提出有關扶貧纾困措施。早前由基督教協進會、華人基督教聯會和教會更新運動聯合組成的「教會關注失業行動」也就貧富懸殊舉行了「跨代脫貧」研討會。

本報在1月14日就貧窮問題和教會要擔當的角色,透過電話訪問了「教會關注失業行動」主席李炳光牧師。以下是訪問的主要内容。

(問:本報記者 李:李炳光牧師)

問:造成貧窮的原因是什麽?而當中又有否個人的因素?

李:個人因素是一個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貧窮有兩種,有精神上的貧窮和物質上的貧窮。世界上很多人屬於心靈上的貧窮,比物質上的貧窮為數更多。即是有很多有錢的「窮人」,或者貧窮的「富翁」

貧窮有社會、家庭和個人的因素,個人對工作、生活、生命的態度等也是其中的因素,比如懶惰,也是貧窮的原因。家庭和教育也會造成貧窮。至於社會環境呢,缺乏平等機會和有錢人剝削貧窮人等。

問:香港呢?主要的因素是什麽?

李:如果說貧窮,香港的50、60年代的時候更窮,但那時的環境是只要人肯努力的話,一定可以成央A比如香港的李嘉誠便是一個例子。

但現在香港整個經濟轉型,社會缺乏機會,比如工種減少,上了40嵗的失業者很難再找到工作。教育上,雖然港府提供9年免費教育,但卻忽略了0至3歲的學前教育;另外很多雙失青年與家庭、父母的管教有關的。

Like Us on Facebook

父母的忽略亦造成跨代貧窮,比如父母領取綜援,但沒有放在子女的教育上;不買小朋友的書而去了旅行;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

問:有人說幫助窮人是助長了他們不發展,你同意嗎。而從聖經是怎樣教導的?

李:幫助窮人的重點是引發他們的上進心,給自立更新的機會。聖經上說,持守愛心,不住行善,向著標杆直跑。

問:教會於是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怎樣?教會又如何與政府、商界合作?

李:教會於社會中要作爲橋梁的角色,連接政府、商界與社會上有需要的人,讓他們更深明白社會上的需要。

問:基督徒的使命是傳福音,如何把傳福音結合在扶貧的運動上?

李:幫助貧窮人不可成為傳福音的手段。扶貧是基於無私的上帝的愛。要尋找其他機會將真正的福音傳遞。

問:有人說,世界的資源是足夠的,貧富懸殊的問題在於人不懂愛,不懂犧牲和分享。那麽,教育更重要的任務是不是教導耶穌基督的愛和倒空的精神?

李:是的,教會不單要向貧窮人傳福音,向有錢人傳福音更加重要,亦更加困難。大同社會,貧富均等是很難的,有錢人太自私,當然不是一概而論,但確實有很多。

問:教會的任務是這樣,那麽,你認爲現在的教會在教導的焦點是否正確?

李:教會的反應不太積極,有忽略的地方。

現在有教會在中層、商業中心發展,吸引有錢的信徒。但是有錢的信徒在信仰上不積極,因爲覺得自己有本事,但不知道自己裏面精神上、思想上的貧窮。

問:「跨代脫貧」應如何落實?

李:教會於家庭的工作,特別是關懷貧窮家庭所扮演的角色亦是非常重要。我們會鼓勵教會多參與扶貧運動:

教會有很多的空間可以於扶貧上作出協助,例如可以提供地方給學生和兒童使用,為有需要兒童提供免費學業輔導,提供免費的社交活動、顆伴同行計劃等。另外,香港很多的基督教團體辦的學校,學校可以多關心和幫助貧窮的家庭的學生。

問:期望計劃什麽時候有成效?

這是一個長期的計劃,現在的是我們初步的計劃,我們會看顧每一步行動,不斷的關心,不斷的探索。

看起來做的也很少,但每個人都付出一點點,會變得多起來,會變大的,就好像芥菜種子一樣,不知道什麽時候發芽,但長起來的話,會成爲大樹。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