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教會關注失業行動」在2005年1月10日的「貧富懸殊下的香港社會 – 關懷貧窮家庭、官商民有責」研討會發表的「『跨代脫貧』教會關愛行動」呼籲。
「教會關注失業行動」代表本港一群基督教教會人士(包括華人基督教聯會、基督教協進會、教會更新運動等)對香港特首於星期三發表的施政報告,有關扶貧政策的具體落實,表達關注。
面對本港貧富懸殊不斷惡化的現象,我們認為這是可恥的;在社會上有良心的人士都不能接受經濟富裕的大都會內,仍然有為數不少的人,長期為基本所需感到無助徬徨,而不能分享整體財富的增加。我們接受任何社會之內,皆有不同類型的窮人存在;但按著基督教信仰就「經濟公義」(economic justice)的理解,我們絶不能接受當社會整體「富起來」,卻有部分港人在日常需用上不能有所改善。
「貧富懸殊下的香港社會-關懷貧窮家庭、官商民有責」是我們今次研討會主題,也是我們對社會大眾的誠懇呼籲。我們認為面對貧窮現象,不能輕視。要有效扶貧,需要政府部門、工商企業、民間力量如社福團體及宗教團體等一同合作,協力在不同層面作出貢獻,方能改善本港貧窮現象。因此,我們有下面三方面的呼籲:
1 政府責任
Like Us on Facebook
我們歡迎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內,建議成立「扶貧委員會」,我們肯定這是正確的第一步,期盼這個委員會能發揮到政府不同部門之間的支援及協調,以具體方案落實「扶貧政策」。政府亦需有勇氣和責任,表逹對低經濟收入與低學歷市民的承擔,才能表現出一個仁愛與公義的香港。
2 企業道義
香港是經濟自由的市場,工商業運作不受政府、政黨或其他力量干預。追求盈利是所有營商者必有的目的;我們不主張「厭商主義」,但另一方面工商企業在謀求最大利潤的同時,不能妄顧其社會責任,或「企業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 的角色。我們遣責電訊公司為了盈利,而進行裁員;我們呼籲商企業不能只顧利潤,而製造更多失業,忽略其社會責任。
3 民間力量
一直以來,本港各宗教團體、社福團體,皆在救災扶貧方面,作出了不少貢獻。政府與工商界宜善用資源,加強與這些前線團體的溝通和合作。我們鼓勵不同團體多溝通,多合作,減少對立,方能對貧富懸殊的問題有所改善。
回顧本港發展至今,教會有一定的貢獻,如辦學、社會服務及醫療服務等。「教會關注失業行動」於過去一年,分別在東涌、九龍東、深水埗、港島成立了四間「失業支援中心」,回應貧窮人士的需要。
我們呼籲教會就此作出「跨代脫貧」教會關懷行動,開放教會場地予貧窮兒童、為兒童提供免費學業輔導,提供免費的社交活動、顆伴同行計劃等,並為是項計劃,作出愛心奉獻。我們仍繼續在四個地區提供失業支援服務,並透過「失業支援熱線」(2755 5511),提供輔導。
總結
面對貧窮,我們不能坐視不理,袖手旁觀,我們確信各界皆有所行動,才能喚起社會多一分關懷,少一分敵對。正如耶穌在世,祂的使命宣言是:「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聖經路加福音四章18-19),我們期盼教會理所當然關懷窮人,而政府、工商界與民間力量亦責無旁貸,「關懷貧窮家庭,官商民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