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下午,香港聖公會聖多馬堂舉行了「全球化對教會的挑戰—香港教會領袖的回應」研討會。8位教牧、同工及學者一起就全球化帶來的旅遊、勞工、投資及社會服務私營化等四個題目作出報告及回應,討論教會在全球化社會中應扮演的角色。
發言者提及不少全球化對一些貧窮國、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亦特別反省了全球化對教會帶來的影響,以及教會該如何回應這些現象。
旅遊:中大崇基神學院龔立人教授和信義會戴浩輝監督就教會與旅遊的關係發言。他們都認為香港不少教會和信徒對旅遊本身缺少思考,無視旅遊對帶來的社會和環境的影響。一些信徒甚至以宣教為名,旅遊為實。戴浩輝監督認為堂會應教導信徒旅遊和信仰間的關係。
勞工:天主教聖神修院代表阮美賢表示,工作應成為人榮耀上帝和全人發展的生活一部份,然而勞工往往被剝削,以致工作不能帶來保障家庭的報酬;沒有合理工時亦令人得不到基本的休息。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顧問陳滿鴻神父則認為各地基督宗教可聯合起來,共同關心勞工階層的問題。
投資:香港基督徒學會執行幹事堵建偉報告時指出,投資背後鼓吹了無限累積財富的思想,成為人心的偶像;此外報告提出教會應提出「恩典邏輯」和以分享和愛為主導的「創造邏輯」,以轉化投資概念背後亦帶來非人性化的「巿場導向邏輯」。聖公會諸聖堂主任周榮富牧師亦有相近回應,他說,「盡快賺到錢」的投資思想助長了短視和無情的世界風氣,認為教會更要提出公平、社會責任和重視生命價值的聲音。
Like Us on Facebook
社會服務私營化: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助理執行幹事尹凱榮報告時提到有關私有化的神學反省,表示教會不反對私有化,然而關注私有化帶來對弱勢社群的剝削問題;而循道衞理聯合教會會長李鼎新牧師回應時,更提出到一些教會所辦的社會服務不自覺地失去著重同工是否有事奉的心,卻是看重學歷;不是看到人的需要,卻是志在政府資源。他提出教會社會服務機構應時常思想幫助有需要的人,並如何幫助有更弱小的機構。
四份報告亦將結集成書出版,以幫助教會機構就有關題目作出反思。是次研討會由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香港基督徒學會、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信義宗神學院聯合主辦,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社會事務關注小組、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及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協辦。
此研討會為數個關心經濟全球化的基督教及民間團體合辦,可說為去年11月中「經濟全球化對教會的挑戰」講座之延續篇。該講座邀請了世界改革宗教會聯盟副主席歐德嘉教授以古巴的經驗分享全球化帶來的影響,會後與會人士分成4個工作坊,探討經濟全球化下,香港投資、旅遊、勞工及公共服務私營化的處境,討論結果在2個月後,即1月19日在會上報告,並由教會牧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