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説話之正確態度:多諒解、慢慢說並循循善誘

2007 七月 22日, 星期日 7:54

繼上週六在三藩市救世軍華埠堂舉行「今日之家」主辦的親子專題講座後,林宗誼牧師與師母昨日再次延續上次的主題「如何與子女溝通」與十多位父母作深入探討。

復習上次所講到親子溝通的三大目的「責備、警戒、勸勉」,林牧師進一步提醒父母跟孩子説話時的三種正確的態度。第一,他指出父母應該要抓住受教的片刻,否則失去了機會就會遺憾終生。父母一般比較善忘,所以看見小朋友做錯了,應該要立刻教導他們。如果在公衆場合不便大聲喝罵的話,父母應首先冷靜下來,並且找方法記下來,事後才糾正子女。

第二,林牧師說當父母作出「責備、警戒、勸勉」之同時,不能忘記要帶著百般的忍耐和謹慎的態度。父母工作繁忙,還要兼顧管教兒女的責任,不時心情煩躁,容易發脾氣。林牧師警告爲人父母的應該要學習「説話要三思,慢慢地說」,因爲正如箴言書12章18節中所說「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頭卻為醫人的良藥」。父母說話以前應該要想清楚後果,特別對於性格内向的小孩子,父母的一些說話可能傷害了他們的心靈,他們卻沒有表達出來,結果内心極其痛苦之下,走上自殺的不歸路。

林牧師也引用了詩篇103篇8至9節「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他不長久責備,也不永遠懷怒」來勸勉父母多學習上帝父神的一顆溫柔而饒恕的心。他指出,父母不應只是打打罵罵,先要存有諒解的心,不要隨便發怒。很多時候父母還沒有明白到子女的遭遇和處境之前,就責駡他們,孩子就更加憤怒,以後也再提不起興趣與父母談話,最壞的情況是連對父母的責駡也變得漠不關心。這就是中國人所謂「越責駡得多,孩子變得越頑皮」的原因。

Like Us on Facebook

「不要長久責駡,因爲沒有效果…應該要常常尋找孩子可以成長的小機會。如果孩子做得好的,應該要稱讚他們、鼓勵他們,絕對不能永遠懷恨。」林牧師說,「你之所以覺得『猛』(廣東俗語煩躁的意思)是因爲你愛他們,但是要用正確的方法來表達,要好像耶和華一樣對孩子們有豐盛的恩典。」

父母與子女談話的第三個應有的態度是總要幫助孩子找出錯誤的原因,並尋求改正的方法。林牧師指出,與其監察孩子的行爲找出他們的錯處,何不以正面的方法引導他們不要犯錯,那就是從小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品格。林牧師認爲用聖經的原則來教導孩子是最好的,因爲那是真理中的真理,讓他們有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良好的品格。他鼓勵父母從小就帶孩子到教會上主日學,參加青年團契,從同輩當中也得到正面的影響。

「建立品格並不是從青少年開始的,而是從兒童就開始了。中國人所謂『三嵗定八十』,聖經箴言書22章6節也記載『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林牧師再提醒爸媽從小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教導是一個過程,並不是說教導了一次,以後不用教導了,而是每逢有機會就要教導,不要放棄,也不要推遲。 聖經以弗所書6章4節也記載『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他補充說。

最後,林牧師再次強調說話的重要性,所謂「一句話說出來,就收不回來」。一句不經意的憤怒的話也许會永久傷害孩子的心靈。林牧師坦言,自己小時候親戚對他所說的不好聼的話,到今天他仍然記得十分清楚。他奉勸爲人父母的,必定要學習百般的忍耐、多諒解、並且要謹慎地慢慢地說話,這樣才可以與子女長期建立良好的關係。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