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的發展與未來

2007 十一月 1日, 星期四 14:52

作為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中國和印度兩國經常被作為一股強大的力量相提並論。因此有人發明「Chindia」一詞,是為了突出這兩大市場加在一起的經濟影響力。所以說到印度大家會同時想到與中國一樣,同是地處亞洲的東方大國。同樣是人口密集度較大的國家,貧窮和落後依然是最大的社會矛盾。然而我們會忽略一點,那就是印度的科技力量已經處於全球的領先地位。該國的整體經濟正在迅猛的發展,同中國一樣經歷了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兩個大的階段。

與中國不同的是第一階段印度全面吸收了西方先進科教。實行了科技教育興國路線,並採取了若幹重大措施。積極引進外國先進技術,以促進印度科技進步和印度自力更生能力;重視高等教育,明確高等教育目標並設立大學增款制度等。但是並沒有簡甇p劃經濟所帶來社會經濟問題,在70-80年代出現所謂「五低」現象:「計劃經濟效率低、私營經濟市場低、人民生活水準低、經濟增長速度低、發展模式運作低。」在這種情況之下印度政府不得不決定轉型經濟模式。(當然有一定的政治因素等 我們不談政治)。

第二階段從90年代初開始至今向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發展,市場競爭機制得以引入,閉關自守的經濟政策被逐步消除。經濟增長突破了傳統的老牛式的緩慢增長速度。

Like Us on Facebook

根據統計,外匯儲備從1991年的10億美元增加到1998-1999年度的330億美元。印度儲備銀行(RBI、中央銀行)發表的一周統計報告表明,截止到2007年4月6日,印度的外匯儲備總額達到2000.34億美元。(來源:國際商報) 

1998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達4210 億美元。1999年通貨膨脹率僅為2%。印度轉型期經濟發展已初見成效,就在印度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時,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卻大大減弱。為此政府再度進行改革,使得經濟迅速恢復並全面發展。印度中央統計機構2007年5月31日公佈的資料顯示2007年3月底的2006年財政年度,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1.01萬億美元。

而這次的改革成打謅痐F財政赤字,控制了財政支出和減少政府補貼。在吸引外資方面為外來企業家提供了一系列法治透明的程式, 經濟再度復蘇除了高科技行業以外,還有三個行業發展迅速,並且充滿巨大的潛力,這三個行業是生物科學技術、制藥業和娛樂業。印度政府正在採取進一步措施推動這些行業的發展。

股票市場也同樣呈現出跌宕起伏的格局,孟買股票交易所的指數在2000年3月到2001年9月之間下跌了60個百分點,而從2003年到現在則上升了130個百分點。近年來,印度經濟增長迅速,專家預測今年增長率將達8%。但是,與毗鄰的競爭對手中國相比,印度在經濟發展水準上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些差距來自於農業其年增長率僅僅為1.5%。儘管如此,有專家預測印度的股市還會上漲。印度股市的平均股息收益率還在被低估中,隨著印度富裕程度的提高和印度企業在世界市場上份額的增加,印度企業的盈利還有很大潛力。在過去的15年裏,印度的平均股息收益率為18.5%,而現在只被評估為13%,這意味著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隨著印度國力的逐步提升,也開始將目光投向競爭對手中國。然而就在西方發達國家一致認為亞洲即將產生「龍象爭霸」的經濟格局時,中印兩國卻互相攜起手形成了一種優勢互補的格局。印度視中國為榜樣,是兩國關係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印度總理的訪華,印度人意識到,他們對這一巨大鄰國其實不必過分恐懼。中國物美價廉的各種產品正源源出口印度,受到印度中下層消費者的普遍歡迎。中印貿易增長迅速。2006年雙邊貿易額248.6億美元,同比增長32.9%。2007年1-6月,雙邊貿易額171.9億美元,同比增長50.3%。(資料來自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7年9月5日)

中國眾多企業向印度大量出口電視機、玩具和其他產品,與印度同行競爭印度消費者。同樣,印度公司也積極開拓中國市場,與中國企業形成互相競爭態勢。印度制藥業、軟體業和家居用品業利用中國的種種優勢在中國設廠生產,不僅打開了中國市場,獲利豐厚,也促進了印度本國市場和對世界各地的出口。雙方在農業上的合作的空間更為廣闊,中、印兩國對糧食的需求都在迅速上升。中國所處的困境更為糟糕:中國必須以全世界7%的可耕種土地,養活全球22%的人口。相比之下,印度50%的土地較為肥沃,但其農業領域的效率遠不如中國,其農業產量低於中國,糧食上市前變質的比例也更高。如果印度提高其農業產量,中國可能成為印度農產品的消費大國。

中、印的互補性,解釋了為何這兩個龐大的發展中經濟體並未像人們可能預想的那樣,成為主要競爭對手。中國前總理朱鎔基2002年訪問印度時,專門參觀了「印度矽谷」——班加洛爾軟體科技園。朱鎔基當時感歎,兩國軟體業應互相取長補短。印度的軟體業和其他資訊技術產業比中國起步早10年,享有國際聲譽,目前的整體水準較中國先進3年左右。2005年4月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印期間,兩國簽署《全面經貿合作五年規劃》,同意就建立中印區域貿易安排的可行性進行研究,並制定雙邊貿易額到2008年達到200億美元或更高的目標。

2006年3月,商務部長薄熙來訪印期間,雙方召開了中印經貿科技聯委會第七次會議,確定了落實《全面經貿合作五年規劃》的工作計畫,草簽了《中印投資促進和保護協定》,啟動了中印區域貿易安排聯合可行性研究。2006年11月中國主席胡錦濤訪印期間,兩國簽署《關於促進和保護投資的協定》,同意2007年10月前完成中印區域貿易安排的可行性研究,並制定了雙邊貿易額到2010年達到400億美元的目標。

以下是中印貿易統計表(金額單位:萬美元)

同比% 

   年度 進出口額 出口額 進口額 進出口 出口 進口

  2001 359,623 189,627 169,997 23.4% 21.5% 25.6%

  2002 494,591 267,173 227,418 37.6% 40.9% 33.8%

  2003 759,508 334,359 425,150 53.6% 25.2% 87%

  2004 1,360,410 592,667 767,743 79.1% 77.3% 80.6%

  2005 1,870,298 893,464 976,834 37.4% 50.5% 27.2%

  2006 2,486,084 1,458,241 1,027,843 32.9 % 63.2 % 5.2%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統計)

因此中國和印度兩國同是處於金磚四國,雙方既有競爭更有合作。優勢互補、攜手共進將促使印度經濟走向新的繁榮階段。

雷端劍

Daniel Loy

TEL: 510-366-4466

2007年 10月27日

本欄聲明:以上內容純屬本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The opinions in the preceding economic commentary are as of the date of publication, are subject to change based on subsequent developments, and may not reflect the views of the firm as a whole. This material is not intended to be relied upon as a forecast, research, or investment advice regarding a particular investment or the markets in general. Nor is it intended to predict or depict performance of any investment. Investors should consult their financial advisor on the strategy best for them.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