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妥協中訂出路線

2007 十二月 17日, 星期一 12:07

[綜合外電消息]200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5日晚間在通過爭議文件「峇里島路線圖」(Bali roadmap)後正式拉下帷幕。當大會主席、印尼環境國務部長維圖拉爾宣佈會議結束時,場內響起熱烈掌聲。按這份路線圖,各國將以2009年為期限,制訂一項對抗全球暖化的新協定,以取代將於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  

本次大會共有來自全球近190國參與,被視為決定未來人類發展的重要會議。為期兩週的會議原訂14日結束,但由於立場上的重大差異,美國與歐盟﹑已發展與發展中國家激烈交鋒,會議被迫延期一天。

雙方爭執焦點在於歐盟代表希望在新的協議中寫入發達國家應在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從1990年基礎上減少25%至40%。但美國、加拿大和日本則堅決反對,並強調發展中國家也應定出嚴格減排標準。為此歐盟代表一度威脅, 如果美國不接受大會提出的減排目標, 歐盟將不會參加由美國召集, 預定在下月舉行的主要經濟體氣候變化會議.

為打破僵局,大會主席維圖拉爾提出妥協方案,建議不再提具體減排目標。在「加時賽」上通過的「峇里島路線圖」,最終僅以註記形式簡單提到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所作研究,強調目前急需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遏止氣溫持續上升。

Like Us on Facebook

「峇里島路線圖」確立了今後兩年談判的議題和議程,目標是2009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會議時,能夠通過一項更廣泛有效的新計畫,包括各國的減排目標及碳交易運作機制,以取代即將到期的《京都議定書》。本路線圖首次納入一直拒絕加入《京都議定書》的美國,及中國、印度等主要開發中國家。

對此結果,釵h國家稱其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ㄧ步。但環保團體則大失所望,批評這次會議錯失良機,沒有訂出具體減量目標,以致達成的路線圖軟弱無力。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