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華鬧市中做個屬靈的人

2008 六月 10日, 星期二 10:46

作者:陳德修牧師

去年我與幾位教會同工到哥頓神學院參加了一個共20小時的屬靈成長(spiritual formation)講習班,得到很多益處,願意在這裏與大家分享。

講習班的主辦人是馬司提牧師(Stephen Macchia),他是紐英倫展望會(Vision New England)的前會長,曾研究教會增長的秘訣,以後寫成一本書,名叫《健全教會的特徵》。近年,馬司提牧師加入了哥頓神學院,致力於幫助教會領袖屬靈成長,並每年一次在不同城市舉辦上述講習班;原本預計只有百多人參加,但這次聚會卻吸引了近三百人出席,除紐英倫六州的信徒外,尚有遠自明尼蘇達和田納西州的參加者。

馬牧師給屬靈成長的定義是:「學習與神和與人相處,並且從這相處中與神、與人和與自己建立更深厚和更堅固的關係,以致我們更有力量去服侍他人。」他希望透過推動屬靈成長運動,能使教會得到聖靈的力量,並且叫屬靈領袖醒覺起來,去帶領其他信徒追求屬靈長進、建立屬靈群體、發展屬靈友誼、操練屬靈對話、羨慕屬靈改變、引向屬靈更新,從而使我們自己、社區和世界都蒙福。

大會主要講員是科伯(Larry Crabb)博士,他原本是個基督徒輔導學家,二十多年前我在神學院時,輔導科指定課本之一,就是他所寫的書。現在他雖然偶然也進行心理輔導,但大部份的時間精力是用在推動信徒靈性更新工作上。他提醒教會領袖,不要存著一個「取經」心態去追求靈性更新,以它為魔術棒,以為照單執行了,就必帶來教會增長,這種尼Q主義的屬靈成長雖然荒謬,但卻是很多人不知不覺犯上的毛病。

Like Us on Facebook

屬靈成長的第一步是安靜下來,正如詩篇46:10所說:「你們要休息(或可譯作安靜),要知道我是神。」科伯博士說,休息二字的原文有「夠了」、「太多了」的意思;他指出撒母耳記上15:16,掃羅王在打敗亞瑪力人後,因為愛惜牛羊美物,沒有遵從神的意思將牠們毀滅,反而詭辯說是留下來向神獻祭,撒母耳責備他「你住口吧!」所用的也是這個字,所以他勉勵信徒們尋求安靜、休息、減少言語、並且把過多的活動除掉。(我在會後自己就「休息」的希伯來文做了點小研究,相信它比較接近「放手」(let go )的意思。)

科伯博士提醒領袖們,要用自己實際的屬靈經歷作為幫助別人屬靈成長或屬靈醫治的基礎,而不是理論化地向他們講「屬靈的言語」。跟著,他便陳述了五個自己學到、又不斷面對的末牷C

一. 經歷破碎、帶來更新

科伯博士向會眾分享了他屬靈生命中的一些掙紮,包括個人健康、夫妻關係和兒女管教,經歷過程「並不漂亮」,但卻迫使他進行深度的反省。他邀請我們撫心而問,自己的信仰是真正經歷的,還是「租借回來」的?我們是否嬝炊茼h而反省太少?借回來或讀回來的信仰只會由辯論或群眾壓力來維持;唯有經歷過破碎和重整的信仰才會由屬靈生命來維持。我們可以安靜放手,因為主已為我們的屬靈爭戰建立了得勝基礎。

二. 處理恐懼、引出確信

科伯博士分享說,在他名氣增加、演講機會頻密、技巧日益純熟時,本來應該越來越有信心,但他內心卻泛起一種空洞和恐懼感,害怕自己所講的只是空洞之詞,又恐懼表現不孚聽眾期望,每當偶爾在臺上表達不佳時,不安感就更加強烈;尤其使他害怕的,是背後失去了熱切的心,事奉只由野心推動。我們生命中有很多使人懼怕的事物,屬靈成長就是要處理這些感覺,在主裏有確信和盼望。使你害怕的東西是甚麼呢?是死亡嗎?是失業、失戀、失位、失去親人嗎?你願意透過屬靈成長,處理這些綑綁你的事嗎?

三. 脫去虛假、回復自我

科伯博士自言,在年紀日漸增加、頭銜按年增多時,他便越把純真的我隱藏在外表的面具之下,甚至在主面前也裝假,或者靠成就來在祂的國度裏為自己定位。我們應該好好反省,回復小孩子的樣式,放下虛假的頭銜,單靠主的十字架來衡量自己身份,藉著追求屬靈成長,肯定自己的價值不假外求。不過他誠懇地提醒會眾,有時我們的罪性使追求屬靈成長,也成為驕傲的泉源和教會地位的本錢,所以我們要經常考問自己進行屬靈操練的動機。

四. 放下技巧、重拾愛心

在事奉經歷日漸增多後,科伯博士發覺自己掌握了「同情的技巧」,對人的困難回應很得體,也懂得使用適當的安慰話語,但當他在主面前反省時,不禁查問自己,在表面的關懷底下,是否存有真正的愛心?愛既然是門徒的特徵(約13:35),也是認識神的量度(約一4:8),我們在操練靈性時,就必須同時操練愛心。真正的屬靈,不是躲在美麗田園中追求建立自己對神的經歷,而是在人群中分享基督的愛心。

五. 除去自我、依靠聖靈

由於成長背景影響,科伯博士對靈恩運動持有保留態度,但卻因而過猶不及,連聖靈也一拼排斥;他勸勉我們,在靈修操練時,要歡迎聖靈的來臨。聆聽聖靈的聲音,只要有長進的生命,心意更新而變化(羅12:2),就不怕濫用聖靈,或者過份主觀。從聖靈獲得力量,實在是現代屬靈操練的一大課題。過去幾十年,華人教會較注重信仰中合理的思維、教義的準確,而忽略了聖靈奇妙的啟發和超然的力量,這是我們應該留意平衡的。

另一位講員高虹(Adele Calhoun)女士提醒聽眾,屬靈操練並不需要等到安靜時間或去到退修場所才進行,而是在此時此地、或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以進行。實際來說,當我們在最不方便、但卻受到別人諸多要求時,正是鍛練屬靈品格的最佳機會。同樣道理,我們應該從一個新角度去看來自別人或事物的打擾;在處理打擾中,我們往往學到忍耐、調整、恩慈、接納等末牷C

另一個很值得在現代環境中實踐的屬靈操練,是接待訪客(hospitality);在接待別人的過程中,信徒能學到為他人設想、慷慨、開放自己等美德;這樣做也讓人進入自己的生活世界,從而幫助我們光明正大、表裏一致。

第三位講員史牧師(Peter Scazzero)是個有趣人物,他是紐約市一所迅速增長教會的主任牧師,在大學時期信主,畢業後做了一陣子校園團契幹事,然後蒙召傳道,接受神學裝備,跟著便在紐約創立了現時牧養的教會。該教會人數不斷增長,但隨著人數增加,人際間的磨擦也增加,令做主任教師的十分煩惱;他覺得這是由於會眾的靈性未能紮根所致。他以冰山形容會眾的靈性表現,露在水面上讓人看到的只是十份之一,如果從這部份已看出問題,那麼在水面下的十份之九更令人擔心;於是他便廣泛嘗試,使用不同方法,期望提高會眾的屬靈水準,項目包括推動查經、強調禱告、成立關懷小組、提高崇拜素質,甚至舉行靈恩活動、斥責魔鬼等,但可惜都缺乏果效,產生不到多大改變。

與此同時,史牧師的婚姻出現很大矛盾,他與太太的關係日益緊張。眼見會眾靈性不好,自己靈性光景可能更差,他便跌入了屬靈低潮,整個人幾乎要垮了。漸漸地,他醒覺必須要重建內心世界,方能走出低谷,於是向教會申請休假、退隱靜修、嬝穹F修作品、反省過去的經歷,靠著主的恩典,慢慢地靈性終於恢復過來。

史牧師發現,屬靈操練包括兩個層面,正如十字架的兩條木頭;縱向的木代表靈性栽培,橫向的木代表情緒健康。很多時我們只想到前者而忽略後者,以致出現問題;屬靈操練如不注重維持心理健康,情緒便會拖垮靈性,這就是一些屬靈長者也會頹然倒下的原因。(容许我在這裏作出一點個人回應:從教會歷史的資料來看,很多屬靈偉人都是有點情緒抑鬱(depressed)的,不過他們將抑鬱化成對神更大的渴想和依靠,再加上對神國度的熱心,他們便發出比活在愉快歡樂中的信徒更大的信仰力量。然而我們不應因此追求屬靈抑鬱,以免畫虎不成反類犬。史牧師所說誠然合理,情緒穩定平衡的人,確有更好屬靈操練的基礎。)

史牧師指出,信徒生活有五大元素,分別是社交、健康、理智、靈性和情緒,五方面均衡發展,便可活出有果效的人生。在現代節奏快速的社會中,情緒穩定尤其重要,信徒要好好留意。

情緒健康既然是屬靈操練的要素,我們便要多加留意。史牧師認為,我們情緒的表現,很多時受家庭因素和成長環境影響,所以我們應該安靜下來,思想一下自己成長的過程,是否受家族中不良的傳統、風氣或罪性所影響,所謂「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很多人自小被父母打罵,起誓日後為人父母,必不打罵孩子,凡事會心平氣靜,尋求和平的解決方法。豈料一朝生了孩子,教養上稍不如意,想兒女順從,心急之下還是用了自己父母的方法,出手打罵;父母對我們潛意識影響之深,有時確令人吃驚。

史牧師勉勵會眾,屬靈操練的一部份,是回到自己的根,反省在原生家庭中承襲了的不良習慣,在主裏祈求改變,並肯定自己已經加入神的家庭中,處事方法,不再依照人的遺傳,而是依照聖經的法則。

另一項值得留意的屬靈操練,是接受自己的限制。我們很容易便將自己代入為小說中的英雄人物,或者對現實中的成奶H士羡慕不已,希望站在勝利臺上的是自己;有些人認為自己未得冠軍,是因運氣不佳,或者由於身上限制太多所致。例如有人看兒女、婚姻是個限制,約束了發展空間、阻礙了成札鷛|;史牧師說,不錯,婚姻及兒女在某方面來說,確是一些限制;其他的限制,還包括智力、體力、教育水準、經濟能力等。但當我們看限制是從神而來的禮物時,便能將埋怨化為欣賞,甚至感恩。限制能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更依靠天父、和更樂意與人合作,其益處比壞處還多。

處理人生的傷痛和損失,也是屬靈操練課題;我們不用害怕感受傷痛的深度,也不用害怕經歷傷痛與損失所帶來的疑惑和失望,因為這些經歷能產生更廣大的心胸、培育出更深厚的靈魂。總結來說,屬靈操練的目的,不是要超然出世、逍遙於塵俗之上,而是更有內心資源,去應付日常生活的挑戰。

在眾多的工作坊中,我參加了一個名為「屬靈洞察」(Spiritual Discernment)的講座;講員教導的內容老實說相當貧乏,兩個多小時的講解中我只能捕捉了十多行筆記,但其中卻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念,就是用小組安靜、禱告、讀經的方式來尋求神對教會整體的指引。

講員來自一間增長中的教會,聚會人數現時約六、七百,堂址漸漸不敷使用,教會於是成立小組,努力尋找附近空地,以便購入,賓媟s堂,但许久不能成央C在這個時間,他們暫時停下覓地計劃,聘請了前文所述的馬司提牧師作屬靈顧問,然後組織了一個「屬靈洞察」小組,專責尋求神在擴堂事上的旨意。

這個小組的工作不是討論各項計劃的長處,事實上它的特色根本就不是討論,而是先透過個人安靜、禱告、讀經、聆聽,然後在小組內再等候、祈禱,最後就是分享領受。互相聆聽、彼此印証、達成共識和將結果呈交給長老會。長老會是最後的決策團體,它可以採納小組的建議,也可以自己進行洞察過程,其結果可能與小組的領受不同,但小組同意順服長老的決定,因為他們是神委託管理教會的人,不過在否決之前,長老們也應該先進行洞察的操練。

結果這家教會發現神帶領他們同感一靈,不再進行購地重建,而是分散出去,建立另外一個聚會地點,其形式與我們的「一會兩址」理念相似。講員指出,在洞察的過程中,讀經佔了一個重要地位;組長按照目前要處理的課題,找出一或兩段合適經文,要求組員私下重覆嬝版M思想,並寫下有關感受,在小組聚集時,除分享禱告的領受外,更重視讀經的領受;如此,便使洞察過程更有聖經話語的基礎。

小組成員數目無一定限制,但一般以七至八人為佳,人選應來自成熟及習慣聆聽神聲音的信徒,他們之間需要建立坦誠與合作的默契,多欣賞、少批評。組長的角色尤其重要,他/她要維持會議中氣氛和平,將組員的注意力集中在聖靈身上,當分享進入膠著狀態時,可以要求組員安靜、再禱告、然後才繼續討論;總而言之,小組的責任不是要提供難題解答,而是要注目神的帶領。

屬靈洞察小組的構想,是否能在一般華人教會適用,仍然有待更多思考和實踐,才可以發現它的可行性,但如果我們將它的理念用在個人尋求神的旨意上,或者先試用在團契等層面的決策上,亦不失為屬靈旅程中的一條新進路。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