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大利華人神學院迎首屆畢業生 梁家麟院長:盼改變歐洲華人教會生態
位於羅馬的意大利華人神學院(簡稱「意神」)自2021年成立以來,經歷四年發展,雖然過程中面對不少挑戰,但已逐步邁向正軌。院長梁家麟博士在接受林以諾牧師Youtube頻道訪問,分享意神的現況及計劃,以及華人在意大利的生存現狀等。
七成學生線上學習 美國著名路德神學院宣佈出售校園
有逾120年歷史的路德神學院(Luther Seminary)宣佈出售部份校區,其主因是371名學生中,約7成學生已不在實體校園上課。路德神學院位於明尼蘇達州聖保羅,是美國福音路德教會和美國路德宗最大的神學院。
三一神學院跨國搬遷 院長鮑維均:將更好服侍普世教會
美國三一福音神學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 下簡稱TEDS)近月宣佈將從芝加哥遷至加拿大,成為附屬於西三一大學(Trinity Western University)的神學研究院。這所美國最負盛名的神學院的變動被視為美國神學教育衰落的標誌。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為何招不到神學生?學者鄧智文談神學教育的嚴峻處境
近日青年神學學者以「深談神學教育學出路:香港與英國神學院收生斷崖式下滑現象」為題,探討在當前社會和教會大環境變遷下,神學教育面臨的諸多挑戰。
-
美國最高法院將審理首個宗教特許學校的合憲性案件
美國最高法院日前宣佈,將審理一起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案件,涉及美國首個計劃以宗教為核心的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是否有資格獲得公共資金支持。這一案件來自俄克拉荷馬州,其判決結果或將對宗教與國家分離原則以及全美教育政策產生深遠影響。
-
偉仁大學上訴加州私立高等教育局 為保護學生和教職員工利益
12月19日,針對加利福尼亞州私立高等教育局(Bureau for Private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BPPE)吊銷其許可證的決定,偉仁大學(Olivet University)正式啟動上訴程序。偉仁大學表示此次上訴是為致力於保障受此決定直接影響的學生和教職員工的權益。
-
旅美學者剖析美國教育現狀:支持解散教育部 重塑自由與多元
旅美學者陶瑞支持特朗普解散教育部的政策,並認為,教育應當回歸自由與多元,避免過度的標準化和高壓式教育,這種自由的教育方式才是美國創新與強大的根本所在。
-
基督教學校偉仁大學宣佈以「宗教豁免」資格繼續在加州運營
位於加州的基督教聖經學校偉仁大學(Olivet University)於12月11日正式宣佈,學校成為宗教豁免大學(Religious Exempt School),以繼續留在加州運營並計劃將校區擴展至紐約。這一決定在校內引發積極影響。
-
致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的一封信:喜悦中的祈禱呼喚
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教育工作者蘇湖港近日寫信給基督日報,表示他對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關於講祈禱重新帶回公立學校的支持。他強調了美國教育系統在失去祈禱後的靈性空洞、道德滑坡、家庭和社會影響,以及心理健康危機。通過反思歷史,他非常支持將祈禱重新引入學校,以恢復教育的道德與靈魂塑造功能,並幫助學生應對社會和心理挑戰。
-
恩光書院十週年晚會:梁永泰院長揭示全球三大危機與機遇
恩光書院迎來10週年於11月22日舉行異象感恩晚會,梁永泰院長分析當前世界面臨的三大危機,以及相應的機遇,並指學院的課程透過聖父、聖子、聖靈這一視角,重尋香港的靈氣與靈性,塑造未來的領袖,應對全球新格局。
-
特朗普宣佈重建美國教育系統 承諾將祈禱重新帶回公立學校
在11月10日的一段視頻中,當選總統特朗普宣佈了重建美國教育系統的十項優先事項,其中包括將祈禱重新帶回公立學校,及私立宗教學校能夠獲得納税人的資金,並承諾尊重父母控制孩子教育的權利。
-
陳日君樞機籲大專生追求真理:誘惑可能導致上癮
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在大專聯會開學彌撒講道,強調「真理」和「智慧」的重要,以面對思想混亂的世代,鼓勵學生在新學年增強祈禱和閲讀聖經的習慣,時刻謹記「我們的家鄉是天堂!」
-
大馬校際基督教週:500學生福音熱情蔓延社區
馬來西亞第五屆「校際基督教週」超過40個基督教團契、500多名學生齊心為福音傳揚基督,籌委成員期望福音的熱情持續蔓延在更多的社區。
-
華人校長解析美國公立學校和私立教育的差異
公立和私立學校的教育體系存在顯著差異。矽谷國中校長黃以祥詳細解析了這些差異,並分享了他對美國新世代教育的觀察。
-
家長如何應對學校與家庭教育觀唸的差異--基督教學校黃以祥校長的建議
近日,The King's Academy加州基督教學校的校長黃以祥(David Huang)在一次深入的訪談中,分享了家長如何在面對孩子在學校所接受的價值觀、性教育等與家庭教育觀念不一致的情況下,採取積極有效的引導方式,從而促進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協作。
-
中港兩地生死教育研調:港生對離別情緒難表達
中港兩地生死教育遲起步,青年辦公室(MWYO)9月16日發表《香港中學生看生死研究報告》,發現有宗教信仰學生不瞭解活著理由;同時引述內地近6成大學生希望獲得死亡教育的相關培訓。
-
創傷文學角度看聖經 盧家輝:對受創傷的現代人很療癒
嶺南大學基督教週,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副總幹事盧家輝探討聖經中的創傷文學,列舉約翰福音和馬可福音,皆能幫助讀者理解情感崩潰及倖存者的罪疚,對當代受創傷者具有療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