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基督教文化節三月份開展,今屆請得國內基督徒導演甘小二蒞港分享電影生涯及信仰體驗。他2002年完成第一部作品《山清水秀》,07年完成劇情長片《舉自塵土》,獲第四屆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特別獎。
甘導演表示他的電影多取材自農村基督教信仰,這與他的成長背景有密切關係。他分享了自己與信仰經驗交錯的成長經歷。
毛崇拜與農村基督教信仰
甘導演於1970年生於河南新鄉,家鄉有嚴重的「毛崇拜」。1958年毛澤東到過自己的家鄉(山東)曾説「人民公社好」,此後中國的鄉鎮都改成「人民公社」。當地人自豪於毛主席視察過的田地,將田地標註「視察田」記號,甚至還建造了「視察田」的紀念堂。有老百姓大老遠的來為看毛主席一眼。
80年代時,甘導演家門上寫了一個「主耶穌保護我全家」。當時他覺得別人都不掛這個,讓別人看到不太好。到2005年回家鄉拍攝《舉自塵土》時,當地基督徒比例已經超過十分之一。
經歷生死與信仰
1997年,甘導演父親病危,昏迷了好幾天:「我回家時父親正好醒過來。母親讓自己和父親唱詩。父親試圖讓頭離開枕頭,以示唱詩時對神的敬畏,但已經沒有任何體力。」父親的舉動讓他看到了力量——肉身的痛苦,和即將離世的絕望都被抵擋了。
父親生病17年來母親從未放棄,一直陪著父親去看病:「有一次爸爸病得嚴重,吐了很多的血,醫生向媽媽説:『你去準備後事吧。』但她説:『不,那樣沒意思,我有精力的話我去找醫生,我去借錢,我去賣血,我絕不準備後事!』母親從未放棄過,可是那天晚上她向上帝做了個禱告,『如果他在地上的使命已經完成的話,就請禰把他帶走吧。』這個讓我特別感動,他們那天説的話我以前從未聽過。
當時中國大陸認為,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人才信仰、迷信。他的父母為1949年前後帶有知識分子痕跡的一羣,但是他們從沒有説過這樣的話,他説:「《聖經》不是中國傳統祖先流傳下來的,沒想到在中國文化裏從來沒有見過的這些話卻這麼強烈的把我擊中。」
甘導演父親去世時有很多親戚來追掉。根據當時傳統,到了吊喪處孝子要嚎啕大哭至被人拉開才算完成「任務」。當時有一羣穿著軍裝的人到了他家,和母親交流了幾句就一起唱歌:「當時自己很詫異,這難道也是他們的一種追喪的方式﹖我真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後來我才知道他們是教會的詩班。」
萌發拍攝記錄念頭
「2000年,父親三週年祭奠的追思禮拜上,詩班也是穿著軍裝繫著紅絲巾。講道人講道時説:『如果你們相信耶和華,你們的祖宗就是亞當和夏娃;如果你們不相信呢,你們祖宗就是猴子。』在邏輯上這算是罵人。當時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紀錄片題材。
1999年,我的婚禮在當地教堂舉行。當時讀書的電影學院的同學也在,可惜當時手上沒有拍攝東西的器材。那個婚禮上,看到教會詩班的人,朋友説:『都是上校。』他們穿著軍裝,並且是帶著軍銜的。他們對自己穿的服裝非常自豪。本來他們可以走很近的路來到,但他們故意繞很遠,並且還背著很重的樂器。
我想我的劇情片,起著很強烈的記錄片的能。它記錄著中國大陸基督教會的情況。在我之前這方面的影像資料是非常非常之少。我想百年之後的人如想了解當時情況,看圖片比文字有更大的幫助。」
甘小二教授是國內第一個以基督教為題材的電影導演,現任教於華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他的主要作品《山清水秀》,2002年獲第22屆温哥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第2屆中國新電影論壇「最具藝術探索獎」;《舉自塵土》2007年獲第4屆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特別獎、2008獲中國新電影論壇「最具人文關懷獎」。
(資料整理:孫菲比、編寫:陳麗斯)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