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成書150週年,活水事工創始人Ray Comfort 24日宣佈要將一百萬本「智能設計論」版的《物種起源》分派給各高校學生。
Comfort表示,事工希望將書籍派給美國每所大學的學生,然後派至英國和世界各地。從上週起,他與其餘1,200名基督徒同工已將超過十萬本特別版送往美國所有頂尖大學。可是,大贈送卻引起無神論者的強烈不滿,斥責特別版根本就是在改寫他人的作品。
事工領袖、主持電視系列《主人之道》(the Way of Master)的Kirk Cameron強調,所送出的書是作者的原版翻印,絕對沒有半點修改,只是附帶了一個特別的介紹而已,其中包括對進化論的駁斥和指出進化論與希特勒及種族歧視的關連。
送書行動引發了一系列的反對行動,包括燒書,將介紹部分撕毀等,但是福音派人士無懼威脅,堅持送書和向世人提供另一種人類起源的觀點。專門審視社會、科學以及偽科學熱門話題的懷疑論雜誌出版商Michael Shermer表示,宗教與進化論是可以共存的。
Shermer在CNN專欄中寫道:「上帝如何創造生命並不重要,是通過神跡般的話語或祂所創造的宇宙自然動力。上帝顯赫的作為都為世人之敬仰。信徒應該接納科學,尤其是進化論所彰顯出的前所未見的神聖而壯麗景象。」
另外,亦有神學家不願接受進化論與基督教共存的看法。
美南浸信會神學院主席R.Albert Mohler, Jr.博士表示,進化論其實暗示了自然選擇是機械化的,並無上帝作為的蛛絲馬跡。他辯駁:「上帝不只是在為已經創造的事物加上修飾,也不只是在做推進自動化演變過程,更不是等待祂做實驗的結果。如創世記所指,上帝創造世界的目的是要通過基督的福音彰顯祂的榮耀,和以其形象創造人類以作為其立約的對象。」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成書150週年慶一方面是進化論支持者紀念人類歷史上被看為最重要的一套理論,同時也成為了創造論學者駁倒達爾文進化論的紀念日。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