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福增獲選香港崇基學院神學院新院長

yingft.
邢福增教授
香港基督教學者邢福增教授被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選為新院長,任期三年,並擬今年8月1日起履新。

邢福增日前在他臉書分享中文大學校長給他的委任信。邢教授有感而發:「回想去年底幾經掙扎,誠惶誠恐接受同工推薦。先後與同工、同學、校友、遴選委員會、神學校董會見面,一幕幕重現。輕輕信紙,卻是沉重責任……單憑一己,怎能帶領神學院的發展?」

他也想起1807年馬禮遜在紐約登上往澳門的輪船,有人得悉他到中國傳教,問:\「And so, Mr. Morrison, you really expect that you will make an impression on the idolatry of the great Chinese Empire?\「 馬禮遜回答:\「No, Sir, I expect God will.\「

展望未來,邢教授深信自己並非獨行,上主在帥領神學院的發展,並為他預備學院眾同工、同學、校友、校董、教會,彼此同工,還有家人、友好的禱告……

他最後引用馬禮遜譯本的經句(林前9:17)自勉:「盖行此若情願,必受報;若心不甘,餘猶受其責任之託。」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Divinity School of Chung Chi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為現時各地華人及香港公立大學中唯一的神學院,現任院長為盧龍光牧師,不屬於任何一個基督教宗派。

邢福增教授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先後獲得文學士(歷史,1987 )、哲學碩士(中國教會史,1989 )及哲學博士(中國教會史,1995 )。1993 至2004 年曾任教於香港建道神學院。自2004 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龐萬倫基督教與中國文化教席」。現時, 他是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社長、中國基督教史學會副會長,亦為下列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中心。

邢教授的研究集中於當代中國政教關係、中國及香港基督教史及當代中國基督教發展。其在政教關係方面的近著包括:《政教關係:30年變與常》(2009)、《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三自愛國運動與政教關係》(2008)、《新酒與舊皮袋:中國宗教立法與宗教事務條例解讀》(2006)、《當代中國政教關係》(1997)等。在中國基督教方面的近著包括:《革命時代的反革命:基督教「王明道反革命集團」案始末考》(2010)、《基督教在中國的失敗?:中國共產運動與基督教史論》(2008)、《衝突與融合: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究論集》(2006)。關於香港基督教史研究的專著包括:《香港基督教史研究導論》(2004)、《願你的國降臨︰戰後香港「基督教新村」的個案研究》(2002)及《天國龍城:香港聖公會聖三一堂史,1890-2009(2010)》。
  •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屏幕主導的時代,久坐不動是常態。大衞·馬西斯牧師(兼作家)經過十年規律運動與靈性默想,開創性地提出「運動神學」——基督教的運動觀。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暫譯《運動神學簡論》)將聖經智慧與現代運動科學相融合,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實踐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術誕「三人DNA嬰兒」用人類胚胎實驗引倫理爭議

    近日一項基因工程技術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學家和基督教倫理方面的的擔憂。英國使用三人的DNA創造嬰兒以預防致命的遺傳性疾病,據悉過去五年內已有8名「三人DNA寶寶」出生——除父母DNA外,這些嬰兒身上還會有0.02%來自另一位女性的遺傳物質。

  • 可持續宣教研討會:「關係優先」成21世紀新模式

    「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傳聯會羅兆麟牧師指出華人教會半世紀宣教迷思:追求數字、各自為政,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他疾呼「關係」才是永續關鍵,強調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連結,翻轉傳統量化思維。

  • 全球華人宣教會議綫上舉行 聚焦21世紀門訓與契機

    第五屆全球華人宣教網絡會議於2025年7月6至12日舉行,今年以「華人教會的門訓與契機」為主題,涵蓋兒童與青少年事工、長者、聖經研讀、保羅書信、啟示錄及現代科技(如AI)等多個面向。會議由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海外校友會所設立的「信望愛宣教動員中心」主辦,為自2021年以來連續第五屆舉辦的全球華人網絡宣教會議。

  • 被禁普林斯頓大學女子田徑賽 跨性別運動員興訟

    一名自認為女性的男性運動員,因被取消女子田徑賽的參賽機會,現正向普林斯頓大學及相關體育官員提出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