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校园》杂志首发欧洲大陆,文字培训进入创启地区

突破更新 期待事工精彩传奇
min_20060325_oversee.
《海外校园》杂志社上月发布通讯,表示2006年的总目标是要继续传递"灵命、生活、事奉"三者并重且互动的信息,透过出版,帮助读者建立"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进入2006年,针对慕道及初信中国学人的《海外校园》杂志将在欧洲首次发行。由于近年来每年留欧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已超过北美,海外校园董事会早在2004年11月即已决定发行《海外校园》欧洲版。经过一年的筹划、联络及注册登记,2005年11月,总干事苏文峰、欧洲事工主任及出版部主任实地走访了英、德、法三国,与当地牧长同工交流后确定了发行欧洲版的具体方向和步骤,也决定了欧洲版将从今年起在德国南部Bamberg印刷发行,原则上采取赠閲的方式,免费寄发给欧洲各地华人教会和查经班。

为已参与事奉的中国学人及华人基督徒所编辑制作的《举目》杂志,则以"立足海外、心怀神州、放眼世界"作爲其定位与特色。"立足海外",不仅包含著生活与信仰的结合、灵命的塑造,也是一道海外华人教会和中国学人之间、华人教会和西方教会之间的桥梁;"心怀神州",是对中国现状及福音事工的关怀,以及对海外信徒回中国短宣或长宣的鼓励;"放眼世界",则是基督大使命的托付: 不单立足海外、心怀神州,更盼望华人基督徒能开展普世宣教的异象和行动。

在培训事工方面,今年的事工仍然分成北美、欧洲及创启地区三个地域,各自有不同的重点和突破。北美地区的培训事工由主办转向合办,海外校园杂志社将与美国乃至加拿大的教会、机构合作,开展培训及宣教营会。在欧洲,除了大幅增加杂志发行外,海外校园还将在完成第一阶段的直接培训后,开始对德国当地同工的训练,让当地兴起传承使命的华人同工。此外,原本集中在德国柏林的培训工作也将向欧洲其他地区推广。而在创启地区,海外校园一方面会继续已有绩效的校园培训课程,另一方面,也将突破性地建立起有系统、理论结合实践的文字事工培训课程。

海外校园总干事苏文峰在通讯中以"拭目以待"为题撰文表示,如同去年圣诞期间掀起热潮的福音电影《纳尼亚传奇》一样,海外校园杂志社今年的出版、培训、宣教等事工也将会上演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海外校园传奇":"在北美、欧洲、中国大陆及海外各地,许多如《纳尼亚传奇》中的艾德蒙、露西、苏珊、彼得一样,中国学人正在奋战中,他们的灵命、生活、事奉,都面对激烈的挑战。每一期的《海外校园》,每一篇《举目》的文章,都是战况的最新报导和评析,每一个培训营会,都是灵命与生活的再更新。请拭目以待。"

  •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运动神学"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屏幕主导的时代,久坐不动是常态。大卫·马西斯牧师(兼作家)经过十年规律运动与灵性默想,开创性地提出"运动神学"——基督教的运动观。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暂译《运动神学简论》)将圣经智慧与现代运动科学相融合,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实践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术诞"三人DNA婴儿"用人类胚胎实验引伦理争议

    近日一项基因工程技术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学家和基督教伦理方面的的担忧。英国使用三人的DNA创造婴儿以预防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据悉过去五年内已有8名"三人DNA宝宝"出生——除父母DNA外,这些婴儿身上还会有0.02%来自另一位女性的遗传物质。

  • 可持续宣教研讨会:"关系优先"成21世纪新模式

    "2025可持续宣教研讨会"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传联会罗兆麟牧师指出华人教会半世纪宣教迷思:追求数字、各自为政,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他疾呼"关系"才是永续关键,强调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连结,翻转传统量化思维。

  • 全球华人宣教会议线上举行 聚焦21世纪门训与契机

    第五届全球华人宣教网络会议于2025年7月6至12日举行,今年以"华人教会的门训与契机"为主题,涵盖儿童与青少年事工、长者、圣经研读、保罗书信、启示录及现代科技(如AI)等多个面向。会议由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海外校友会所设立的"信望爱宣教动员中心"主办,为自2021年以来连续第五届举办的全球华人网络宣教会议。

  • 被禁普林斯顿大学女子田径赛 跨性别运动员兴讼

    一名自认为女性的男性运动员,因被取消女子田径赛的参赛机会,现正向普林斯顿大学及相关体育官员提出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