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全球基督徒將於2009年慶祝改革宗神學家加爾文誕生五百週年,歐洲和美國各地將會分別舉行跨宗派的國際會議來紀念加爾文的生命與貢獻。
根據特別為明年的活動而設的資訊網站calvin500.org公佈,連續五日的加爾文週年慶典定於七月五日至九日在加爾文當年投身改教運動的日內瓦進行。這次慶典糅合了歷史、靈性和文化各個方面的原素,目的是希望把加爾文的生命與貢獻完整地表現出來。屆時將會有很多加爾文學者、神學家、教牧們參與,帶領與會者深入瞭解加爾文的影響,特別在西方的思想哲學上,以至到在文化、宗教、政治與經濟等方面。
calvin500的執行總監、來自喬治亞州一個長老會的David Hall牧師表示,加爾文是歷史裡面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事工和寫作給現代世界遺下不能磨滅的印象,特別是西方文化方面。他又希望這次慶典能夠通過多方面的途徑帶領很多人認識約翰.加爾文。
據悉,長老會與改革宗出版社將會出版一連七集的系列書籍,首兩集將在六月出版。
加爾文小傳
加爾文在1509年7月10日生於法國比卡地的諾陽(Noyon, Picardy),當加爾文出生時,馬丁路德已經廿五歲了,加爾文是宗教改革的第二代領袖。加爾文出身於一個頗富裕的家庭,有頗不錯的成長環境。他的父親(Gerard Calvin)在本城教會擔任主教的書記。父親一心要培育他成為教士,在他十二歲那年,便利用教會的「聖俸」(資助學額)把他送到巴黎讀書。他先後在馬其學院(College de la Marche)和蒙太居學院(College de Montaigu)就讀,修習哲學和辯證學等人文學科,作為讀神學的預備。
在此期間,加爾文讀了不少奧古斯丁(Augustine, 354-430)和伯納多(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的著作,對他日後的思想有顯著的影響。不過,由於宗教改革運動對教會的負面影響,加上法律專業更易賺錢,父親改變心意,他令他捨棄神學而專攻法律,加爾文並非一個執著己見的人,對父親更是順服和敬畏有加,於是在1527年轉到奧爾良學院(University of Orleans)和部日學院(University of Bourges)讀法律,法律的研究培養了加爾文的分析和組織能力。由始至終,加爾文未曾進入神學教育的殿堂,沒有接受正式的神學訓練。
1531年,加爾文的父親去世,他得以摆脱父親的期望,轉回巴黎,在霍地學院(College Fortet)修讀人文學科,特別是希臘文和希伯來文,這是他最喜愛的科目...阅讀全文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