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林後六10)
憂愁是很美麗的,她的美麗是月光的美麗,她的歌聲好像夜鶯的鳴聲,她的目光帶著並不期望快樂的神情。她能夠與哀哭的人同哭,卻不能與快樂的人同樂。
快樂也是很美麗的,他的美麗是夏晨的美麗。他的目光含蓄兒童時代的歡笑,他的頭髮受著日光的閃射。他的歌聲像百靈鳥的歌聲一般翱翔雲上,他的腳步是一個從來不知道失敗的得勝者的腳步。他能夠與一切快樂的人同樂,卻不能與哀哭的人同哭。
憂愁沉思著道:「我倆是絕不能合作的了。」
快樂説:「是啊,絕不能了。我的道路是在充滿陽光的草場上的,玫瑰為我開著芳香的花朵,山鳥和畫眉為我唱歡樂的情歌。」
憂愁徐徐轉過身去説道:「我的道路是在黑暗的森林中的。但是世上最甜蜜的詩歌═深夜的情歌═卻是屬於我的;再會,快樂,再會罢。」
在她説話的時候,他們覺得有一個人體立在他們旁邊;雖然看不清楚是誰,卻知道是一位君王,他們跪倒在祂面前,感覺非常懼怕。
憂愁輕聲説道:「我看祂一定是快樂的王,因為祂頭上戴著许多冠冕,手上和腳上帶著勝利的釘痕。我在祂面前,一切的憂愁都化為不熄的愛和歡樂了,我願意把我自己奉獻給祂。」
快樂低聲説道:「你錯了,憂愁,我看祂是憂愁的王,祂頭上戴著的冠冕是荊棘的冠冕,祂手上和腳上帶著的釘痕是痛苦的傷痕。我也願意把我自己永遠奉獻給祂,因為有祂同在的憂愁一定比我所知道的快樂更加甘甜。」
他倆同聲歡呼説道:「這樣,我們在祂裏面乃是一體,只有祂能將快樂和憂愁合成一體。」他倆手牽著手同在世上跟隨祂走═有時在風雨中,有時在陽光中,有時在冬日的凜冽中,有時在夏日的温暖中═「似乎憂愁,卻是常長快樂的。」──選
-
85歲華人名牧唐崇榮下週赴俄羅斯巡迴佈道 深入中亞挑戰福音硬土
著名華人佈道家唐崇榮牧師將於下週開啟俄羅斯巡迴佈道之旅,以85歲高齡奔赴四城十場聚會。十場聚會中七場以華語主講,三場採用英語宣講並同步翻譯成俄語及烏茲別克語,旨在突破語言壁壘觸及更廣羣體。
-
更多青少年意識到社交媒體弊端 卻難言「戒斷」
雖然當代青少年不再熱衷成為網紅,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為他們觀察世界的「數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越來越多青少年認識到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但距離大規模遠離這些平台仍為時尚早。
-
西方主導時代即將終結?亞洲領袖呼籲建立新型教會夥伴關系
在巴拿馬舉行的第三屆「基督超越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會上,馬來西亞衞理公會榮休主教華勇博士發出強烈呼籲,敦促全球南方教會領袖承擔全球宣教使命的領導責任,並建立不受西方神學主導或財務依賴的真正夥伴關系。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