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愛家機構(Focus on the Family)曾經有一項調查發現,每月有1,500名牧師因為教會衝突、個人道德過犯、家庭危機等因素,離開牧養事工。在接受調查的牧師中,80%表示覺得沮喪或正在面對憂鬱症。
如何關懷教牧呢?6月份最新出版的第20期《神國》雜誌中,編輯林敏雯特採訪了真愛家庭協會國際總會葉高芳會長,談「牧家關懷」之事工。
文章分析了牧者家庭獨特的需要。牧者不但要主持及帶領許多活動和工作,而且在時間上他們就如消防員全天候待命。
葉牧師在《神國》雜誌的採訪中表示,的確有些師母和牧師的子女對牧師要求「把我們當作會友吧!這樣還可以得到多一點關懷。」他盼望牧者在鼓勵信徒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之際,自己也不能忽略對家人的關懷。
文章提到基督徒都曉得唯有神是全能的,但是對於眼可見、手可觸,一通電話隨傳隨到的「傳到人」,卻有對超人一般的期待和要求。因此,當牧者本人或家人的表現低於會友期待時,往往很容易受到會友的批評。
葉牧師指出,牧者畢竟是人,也會有軟弱。他鼓勵弟兄姐妹「實踐愛人如己」,給予牧者關懷的行動及造就的言語。
文章也發問:「牧者保護餵養羣羊,是職分也是神的託付。他們怎麼反過來接受羣羊的關懷?接受關懷是否意味軟弱?」
葉牧師對此回應説,既然牧者教導「愛人如己」,會眾對牧者表達愛與感謝,不也是在行為和真理上實踐神的誡命嗎?牧者承認自己有不足之處,在神的家裏得到弟兄姐妹的扶持及幫補,不也是落實耶穌的吩咐「彼此相愛」?
葉牧師常説一句話:「沒有任何的成可以彌補家庭的失敗;沒有任何成就可以媲美家庭的幸福。」
經驗豐富的葉牧師教導從「家庭」角度的解決方案,他鼓勵牧者喚起信徒重視家庭生活,將信仰實踐於家庭關係上。牧者以身作則,珍愛自己的婚姻與親子關係。若以此為牧養的主軸,將會帶來會眾對牧者家庭的關懷,會眾對主內肢體的關懷,並擴大至對社區家庭的關懷。
為回應牧者家庭關懷的需要,真愛家庭協會從2007年起開始了「教牧夫妻海上真愛之旅」,於2008年及今年也再次舉辦,葉高芳牧師夫婦、蘇文安牧師夫婦全心投入。活動至今每次邀請13至16對教牧夫婦進行美好的團契,幫助平時忙著關懷、牧養會眾的教牧夫婦,身心靈得休憩、受激勵。
真愛家庭葉高芳會長:牧者家庭也需要關懷
李提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