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羣牧師
奧克蘭(Auckland)城,彷彿浮在海面的一個花園。城內的居民,大多愛好航海。海灣中停放無數的遊艇。在世界的航海競賽中,他們屢次為國爭取了冠軍。這城素有「航海之城」(City of Sail)的稱號。
遠在一千多年以前,毛裏族(Maori)發現了這塊樂土。他們離開了原居的柯克島,陸續遷入該地。在奧克蘭博物館,陳列著毛裏族早期的雕刻航海用品、古代木船、古代房屋、兵器、貝殼,以及亞麻織的各式各樣的斗篷等物。
在那裏,我還看了毛裏族的歌舞表演。他們的男子,拿著長矛,邊唱邊舞,類似中國的國術表演。女子邊唱邊舞,猶如中國打花鼓的音樂,不過他們用的不是木棒,乃是白色、紅色大小不同的球。在那裏,我還聽到他們唱了一首古老的歌,那就是毛裏族的「詩經」:
興起,海濤,滾來吧!
開啟河的嘴,與我同唱;
唉,眼淚流出,
為著追憶--
我年輕的情郎!
那直言不諱所表露出來的真情,在場的遊客無不動容,而發出了熱烈的掌聲。從博物館所陳列的文物,從他們的歌舞可以推想毛裏族式一個強悍、冒險、機敏並注重健康的民族。
大約在18世紀中頁,英國的航海家登陸該島,後來就成了英國的殖民地。
奧克蘭城內,今日都是英國人的後裔。原來的毛裏族都遷往政府特定的地區。這城依山面海,房子的頂非常特別,有橙、紅、白、褐、綠等不同的顏色。站在山上鳥瞰全城,彷彿一個美麗的圖案。而且空氣新鮮。我聽人説,世界上除了瑞士以外,那是最美麗的一個國家。
倘若你問那裏的青年説:「你是哪個國家的人呢?」他們的回答令人費解。他們往往説:「I am Kiwi」(意即我是鷸鴕人);鷸鴕(Kiwi)是紐西蘭的國鳥。它的形狀略似鴕鳥,毛色深於麻雀,夜間出來覓食,既不會飛,也不像孔雀那麼美麗。它叫的聲音:「咕唔-咕唔-」是一派平庸的聲調。他們的祖先選擇這樣的鳥為國鳥,思想似乎很落後,並沒有積極進取的精神。事實上,他們崇尚的是:與世無爭,熱愛自然,對人友善,愛好和平。這可説是他們的「鷸鴕哲學」,近似中國的老莊哲學、清淨無為的一種思想。
在那裏,我遇見一位德國青年。我們並坐在機艙內,閒談中,他曾經對我説:「自然的美景,海也美,山也美,人也友善,我已辭去了柏林的工作,待在這裏已一年多了,英文也有了進步。」我聽了非常驚訝,心裏暗自説:「世界上真有那麼流連忘返的人。」
奧克蘭自然的景色是那麼迷人,然而,也有一個莊嚴的缺點。那就是天空的臭氧層有了破洞。太陽的紫外光直接照在人、獸的皮膚上,都容易釀成皮膚癌。而且,醫學界已發現了這一類的病例。電視與廣播每天都警告居民,在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二點間避免出去曬太陽,以策安全。
在紐約的新聞報導中,我曾經看見有十一位太空科學家在奧克蘭上空進行「補天工程」。把那臭氧層的破洞補起來。我不知道他們採用的是什麼材料,也不知道補天的結果如何?
奧克蘭之行,距今已有五年之久,至今仍然記憶猶新,一幕一幕歷歷在目。詩人蘇東坡將西湖比做西施,因為他僅僅看到國內各地的風景。倘若他也看到美麗的航海之城--奧克蘭,恐怕他就會修改那一詩句吧!
-
85歲華人名牧唐崇榮下週赴俄羅斯巡迴佈道 深入中亞挑戰福音硬土
著名華人佈道家唐崇榮牧師將於下週開啟俄羅斯巡迴佈道之旅,以85歲高齡奔赴四城十場聚會。十場聚會中七場以華語主講,三場採用英語宣講並同步翻譯成俄語及烏茲別克語,旨在突破語言壁壘觸及更廣羣體。
-
更多青少年意識到社交媒體弊端 卻難言「戒斷」
雖然當代青少年不再熱衷成為網紅,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為他們觀察世界的「數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越來越多青少年認識到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但距離大規模遠離這些平台仍為時尚早。
-
西方主導時代即將終結?亞洲領袖呼籲建立新型教會夥伴關系
在巴拿馬舉行的第三屆「基督超越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會上,馬來西亞衞理公會榮休主教華勇博士發出強烈呼籲,敦促全球南方教會領袖承擔全球宣教使命的領導責任,並建立不受西方神學主導或財務依賴的真正夥伴關系。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