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消息】由台湾走出埃及辅导协会主办的"转化~恢复起初的爱"同性恋关怀研习会1日在华神登场,此次活动分为理性工作坊及感性见证专题两类,邀请讲员包括东亚区事工机构领袖、神学院专业教师,并有许多同性恋过来人分享上帝如何化羞耻为祝福的奇妙经历,吸引近百位弟兄姊妹参加。
而在首日上午的家庭议题工作坊中,华神谢娜敏老师谈到了父母在孩童性身份形成所扮演角色的重要,她引国外多份研究报告指出,因天生性染色体或荷尔蒙分泌异常让人对性别产生混淆的比例是非常小的,更多的是来自后天环境因素。如由耶鲁与哥伦比亚大学所作的同性恋双生子研究报告发现,双胞胎中一人为同性恋,另一人也为同性恋者的比例仅有6.7%,因此报告结论表示无证据显示基因(样本取自同卵双生)对同性偏好有强的影响。
而从其他研究报告中得知后天的培养可以促使一个人成为男性或女性,因此谢娜敏老师强调父母在孩童成长所扮演的角色就非常重要,比如父母对自身性别的接纳度就会影响孩子对自身的接纳度,"假使一个妈妈觉得作女人、媳妇很不好,厌恶自己的女性角色,这种观念无形中就会传给孩子。"此外传统上加给家中独子过多的角色压力,也可能令其产生偏差的叛逆行径。
谢娜敏老师表示,子女性身份认同的形成是从小开始累积,甚至远从还在母腹时就已经开始酝酿(妈妈总是会想要给未出世孩子买什么衣服、怎样的款式),而在社会中学校教育往往偏向中性,缺乏对男、女角色的正确认知,谢老师鼓励父母应该多嬝状袺鰝漕溆奀虼|书籍,寻求合宜的引导。
谢老师总结道,人跟神是同工的,在造男造女这方面也是,绝非神单方面的工作。盼望我们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从开始小小的种子到最后成熟的个体。然而期间偶有小的瑕疵或不完美也没有关系,因为祂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相信通过这样的不完美也会有神的工作。
-
香港一牧者解析"离堂文化" 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改革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
在教会谈论政治可以吗? 台湾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议题难以避免,对"教会里对是否应该谈政治"的问题,众说纷云。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群体中面对政治讨论?台湾基隆教会本堂传道庄迺民近日在YouTube频道提出三大思考重点供信徒参考。
-
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与新教信徒
根据德国"世界观信息服务"(Fowid)研究小组2024年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无信仰人群成为该国最大的"宗教"群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