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道神学院院长梁家麟在院讯发文,指教会的社会形象问题被忽略,易成为基督教"反传播"的元素,令福音传播受损。
早前在一场有关港台同性恋运动的研讨会中,台湾神院院长陈尚仁、香港性文化学会主任麦沛泉等亦指教会忽略公共形象的塑造,令教会在为社会道德抗争战役中出师不利。
梁家麟指,社会形象意指舆情集结成社会大众对基督教的一种较牢固的印象,这印象难免以偏盖全,却肯定深入民心构成人们对基督教的"前理解",影响他们对这宗教的接受。
他借韩国基督教为例,虽教会大半世纪以来快速增长,基督徒占人口22.5%,但年轻一代却普遍对教会反感,原因是韩国教会给社会大众以勾结权贵、用《圣经》为当权派鸣锣喝道的印象,加上高调自称基督徒的政经领袖被揭发贪污渎职,令教会形象滑落。
此外一些著名大教会和明星牧者屡爆跟权力、性与金钱有关的丑闻,加上教会包庇罪恶的做法,令充满理想主义的年青人不满。成神学亦泯没教会与世界的界线,世俗化令教会失去独立的身份和讯息。
梁家麟说,香港教会的社会形象"尚算健康",在年轻人中亦算受欢迎,但有少数年青基督徒对教会抽离政治或社会议题的立场感失望,亦有社会人士因宗教领袖与政要巨贾过从甚密或站台撑腰而不满。
他促港教界要保持警觉,不让教会掉进近似韩国基督教的泥淖中。但他亦藉文章对那些期望教会更热衷参政的年轻人作出回应,指除在非常时期外,不要期待教会用其名义或实体参与常态的政治和社会运动。他认为教会主流须尽可能维持在建外,以及维持较然的地位,让教会成为教会,以保持神圣性及与众不同的性质。
-
香港一牧者解析"离堂文化" 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改革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
在教会谈论政治可以吗? 台湾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议题难以避免,对"教会里对是否应该谈政治"的问题,众说纷云。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群体中面对政治讨论?台湾基隆教会本堂传道庄迺民近日在YouTube频道提出三大思考重点供信徒参考。
-
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与新教信徒
根据德国"世界观信息服务"(Fowid)研究小组2024年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无信仰人群成为该国最大的"宗教"群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