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最近国家地理频道播出的犹大福音手稿出土研究报导,中华信义神学院院长孩~斌博士表示,《犹大福音》的出土,对考古学可能有重大的意义,可是却不能因此而推翻耶稣基督的福音,因为发现了这福音书,跟它是否正典是两件不同的事。保罗在加拉太书也曾经说过,「若有人传福音给你们,与你们所领受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加1:9)
他说,《犹大福音》是诺斯底学派的著作,而诺斯底被初代教会认为是异端。其实使徒保罗早就对他们有认识,也在一些书信如歌罗西书里作出辩证。我们要注意的是,坊间有很多考古出土的报导是有误导性的。谈到《达文西密码》时,他说其背景都是用基督教里的次经和旁经写成,所以内容不真实。为此,我们对正典的成典过程必须有充分的了解。事实上,在很多正典被确定之前,都曾出现过争议。
先确定正典 才能确定教义
那怎样确定哪些是正典呢?新约的历史在主耶稣升天以后,门徒也相继去世,接著到了初代教会教父的时代,那时因为有很多著作流传,所以他们必须衡量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城|长说,以新约为例,其中一个准则是必须是耶稣基督的门徒写成,或者像保罗一样,虽不是十二门徒之一,可是却得到耶稣特别的启示,他有特别的亮光,是被神拣选的人,我们也可以看到他是唯一向外邦人传福音的使徒。因此,他直接所写给教会的书信也被纳入正典。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也不是立刻被纳入的,接下来,第二个准则是这些书信寄到很多教会后被宣读出来,大家越读越有亮光,最后都得到教会领袖的公认才可以。
第三,通常新约的书卷都是用作者本身的名字,但像希伯来书,虽然我们不知道作者是谁,但其内容跟圣经其他旧约以及保罗的教导都是一致的,所以希伯来书也被纳入为正典。而对整个基督教信仰来说,必须先确立正典,才能确立教义。举个例子,天主教有炼狱,就是因为他们的正典里有这样的记载,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教义,而基督教则没有。
他进一步解释说,当正典被确定以后,我们再把重要的教义按照经文的比例去决定,例如圣经中多处清楚写明三位一体、罪得赦免、因信称义等,所以我们把这些纳入为重要的教义,却不会把只有少部分经文提及的(如:被提)列入,此外,另一个重点是关乎救恩的事上,就是我跟神的关系怎样。
彼得所犯的罪和犹大所犯的罪
如果说没有犹大,那怎样成就基督教的救恩?坊间很多报纸都引用为犹大"平反"的字眼,城|长对此表示,我们不能用《犹大福音》来推翻四福音书,最终我们需回到正典,最可靠的四福音里面有很多证据显示,耶稣曾多次给犹大悔改的机会,例如之前耶稣彻夜祷告,如果已经预定了要犹大卖他,那为什么还要祷告呢?
对比彼得和犹大两人,当彼得三次不认主后,他跑出去痛哭,与犹大一样,他们都知道自己不对,也不是别人定他们的罪,而是他们自己良心发现。不同的是彼得以后悔改,他的信心再次站起来,可是犹大却吊死了,如果他是奉耶稣之命卖他的,那又为什么需要自杀呢?
最后城|长说,事实就是这样,无需要平反。就像彼拉多虽然在判耶稣钉十字架之前洗手表示清白,可是现在大部分教会每个礼拜日做崇拜的时候都会念耶稣是"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历史就是历史,所以不能平反什么。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坚定支持群体
皮尤研究周一(4月2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执政表现。皮尤宗教与公共生活项目研究员奇普·罗托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项议题的支持率上显著突出,该群体绝大多数认可现政府的施政方向。"
-
"5.1全球工作信仰日"洛桑及福音派联盟联合推出众多华人机构响应
洛桑及WEA推出的"全球工作信仰日"(GDFW)将于明日五一劳动节首次启动,在全球50多个城市同时举行,以祈祷和庆祝活动在职场中点燃信仰。
-
台湾牧师吴惠兰呼吁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领袖及华语教会群体
在近日于巴拿马举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与亚洲基督领袖会议)上,来自台湾的吴惠兰牧师作为全球宣教领导层中的年轻声音,为大会带来崭新视角。她呼吁全球宣教运动的未来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轻一代及华语教会群体。
-
85岁华人名牧唐崇荣下周赴俄罗斯巡回布道 深入中亚挑战福音硬土
著名华人布道家唐崇荣牧师将于下周开启俄罗斯巡回布道之旅,以85岁高龄奔赴四城十场聚会。十场聚会中七场以华语主讲,三场采用英语宣讲并同步翻译成俄语及乌兹别克语,旨在突破语言壁垒触及更广群体。
-
更多青少年意识到社交媒体弊端 却难言"戒断"
虽然当代青少年不再热衷成为网红,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为他们观察世界的"数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青少年认识到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但距离大规模远离这些平台仍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