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主内肢体及关心埔浸的朋友:
这阵子,教会邀请力克胡哲弟兄(Nick Vujicic)出席"飞跃人生布道暨扩堂筹款晚宴",引起广泛讨论及关注。在此,我们必须要感谢所有主内肢体和讨论此事的社会人士,面对严厉的批评,我们愿意虚心地看待,确切反省过程中的错失。
作为牧者,我们常常提醒会众要有悔改认错的心。对于这布道暨扩堂筹款晚宴令埔浸会友心灵受伤、主内肢体担忧、外界的疑惑,甚或基督的名受损,我们在此郑重致歉。在执事会全体支持下,我们经过不断祷告和检讨,并参照各主内肢体的意见和提醒,就晚宴的安排有以下反思及检讨:
将布道活动和扩堂筹款连结一起并不适当,使聚会性质和焦点混淆,以致在厘订晚宴门票价格时出现等级化,这样的安排实非本会一贯的做法。布道活动应该不分阶层背景,以普世为对象,正如我们现时差派了一些宣教士,到不同国家传福音,也是不问对象阶层背景。然而,我们承认这次活动安排不善,引致本会事工被质疑偏向商业化,有扭曲福音本意之虞;而以$10,000价钱与Nick同席之法, 更是欠缺周详的考虑,为此我们深切反省及向大家衷心致歉。日后在筹划布道活动时,我们会更谨慎留意,务求使福音得以广传。
这次活动原意是透过Nick的真实见证,让更多人认识主耶稣。Nick将于六月初来港布道,在六月一、二、及三日,布道行程都满了,承蒙联络机构"乐苗基金"协助,Nick只能在六月四日留港协助我们的晚宴。因此,晚宴与六四事件日期相撞,并不是刻意安排,但我们承认敏感度不足,忽略了有肢体对于这个日子的感受,应该及早作出详尽的解释。
对于"乐苗基金"的一直协助,我们心存感激。犹记得2011年Nick曾经到访过埔浸,不少会友亦从当日的见证分享中,得到生命的鼓励并认识神。对于今次Nick重临香江,我们继续为他祷告,希望神大大使用他,让更多人归主。
有关"家事"与"公开交代"的问题上惹起批评,我们承认在表达和用字上引起误会。对于教会活动引起公众讨论及关注,应如何回应,我们承认敏感度不足,亦实在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愿意谦卑学习。
此外,在这件事上让我们学到合一的精神。事后我们举行了多场祈祷分享会,邀请会众表达对今次事件的看法。当中各肢体都很踊跃讲出不同意见,让我们看到大家都是为著神的教会而同心;同样,其他主内肢体在网络及媒体上的督责,抑或不同方式的关注,其实都是出于对神家的爱。
故此,我们看到的不是攻击,反而是主内的合一同心。不少会友或准会友情词恳切,爱护教会之情,令人动容;有会友以致整个团契,用爱心说诚实话,建议我们尽力公开交代事件情况,或着我们重新检视筹款活动的安排,我们都一一感谢这些良言,更明白到我们个人的限制,愿意万事互相效力。
扩堂是埔浸领受的异象,我们会继续紧守岗位筹建新堂,并实践属灵的教导。无论日后境况如何,我们亦会安然将结果交在神的手里。我们更会汲取今次事件的教训,以免因安排欠周详而亏缺了神的荣耀。
过去50多年,埔浸在大埔区内积极关怀服侍社区,关顾独居长者,领人归主。鉴于教会日渐增长,因而有扩堂需要,以使本会能在大埔区内服务更多社群,广传福音。过去曾举办的义卖、步行筹款等活动,会内弟兄姊妹皆积极参与。我们今后举办筹款活动时会更加警醒,并继续帮助弟兄姊妹从中学习属灵的课。
哥林多前书十二章26节:"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故恳请埔浸会友及其他主内肢体,继续为神家守望。我们做得不完善,有所不足,也恳求神借此事激励我们更团结、更懂得彼此包容、接纳及关爱。阿们!
会牧
朱活平牧师
2013年4月24日
-
香港一牧者解析"离堂文化" 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改革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
在教会谈论政治可以吗? 台湾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议题难以避免,对"教会里对是否应该谈政治"的问题,众说纷云。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群体中面对政治讨论?台湾基隆教会本堂传道庄迺民近日在YouTube频道提出三大思考重点供信徒参考。
-
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与新教信徒
根据德国"世界观信息服务"(Fowid)研究小组2024年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无信仰人群成为该国最大的"宗教"群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