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子女門徒生命:九成父母理念與實際存差距

編輯室
建立子女門徒生命:九成父母理念與實際存差距
建立子女門徒生命:九成父母理念與實際存差距

在美國天道家庭事工系列講座,羅一強牧師指出北美華人教會面臨移民壓力、後現代思潮和世俗價值觀挑戰。他呼籲教會支持和裝備父母,以聖經為基礎,在家中培育兒女成為耶穌基督的跟隨者。

建立子女門徒生命:九成父母理念與實際存差距

羅一強牧師在講座開始之前,向參加者發問對北美華人教會家庭事工現況有多瞭解,包括教會內部的情況、家庭事工的現狀、家庭中父母信仰實踐的狀況。他指出,北美華人教會家庭事工普遍面臨的挑戰包括第一代移民在異鄉的生存壓力、外在環境的衝擊、後現代思潮、世俗價值觀、成功觀和同性戀問題的挑戰。

根據他在2021年進行的調查,501份有效問卷中,77%的父母理念上同意家庭靈修時間或家庭崇拜時間是優先安排的。然而,實際情況是,過去兩個月內,41.7%的家庭沒有舉行靈修或崇拜,而三分之二的父母最多隻舉行過兩次類似的活動。這表明,雖然父母在理念上支持家庭靈修,但實際參與度並不高。

此外,調查反映出父母在子女門徒培育上的參與度不足。儘管90%的父母同意父親有責任親身參與每位子女的門徒生命建立,但實際上,願意承擔作為兒女門徒培育者的父母人數很少。這顯示出頭腦理念與實際生活之間存在巨大差距。

羅一強牧師強調:「門徒訓練的關鍵在於使父母盡其所能,在家庭生活中隨時幫助人成為耶穌基督的跟隨者。」他指出,福音派年輕人中有69%在高中畢業後離開教會,而20歲左右離開信仰的比例則更高,達到69至80%。這表明年輕人離開教會和信仰的問題是當前教會面臨的一大挑戰。

羅馬時期至宗教改革家庭信仰的變化

在教會歷史中,家庭信仰的傳承也曾經歷過瓦解與轉型。第5至16世紀中世紀長達一千年的黑暗時期,羅馬帝國因蠻族入侵而社會結構受到巨大衝擊,信仰傳承也受到根本的挑戰。當時,大部分家庭根本沒有聖經,父母逐漸將信仰傳承的工作交託給教會神職人員,而這些人員的質素很差,導致家庭信仰的傳承逐漸瓦解。

直到16至17世紀宗教改革時期,家庭信仰的傳承才得以恢復。宗教改革強調信徒皆祭司,父母在家中要落實信仰的傳承,並且將神職人員的權威轉移到信徒的祭司職分上,專注教導兒女。印刷術的發明及盛行也幫助父母教導兒女。

工業革命與家庭角色的轉變

到了18至19世紀,工業革命後期啟蒙運動導致西方社會產生根本的改變。主要經濟結構的變化使得父母更多地投入工作,家庭傳承的傳統轉移到教會上,因此主日學應運而生,家庭角色逐漸退去。

20世紀的效率運動與教會發展

20世紀興起的效率運動使得社會越來越講究效率和專業化,將一切事情交給專業人士。美國大型教會和成功教會按年齡劃分,聘請專業訓練者來運作。

羅一強牧師認為,解決之道在於回到聖經,教會全力支持和裝備父母,在家中實踐培育兒女作主門徒。

是次講座來自天道福音中心「美國天道家庭事工系列」8月份主題:家庭門訓的夢幻隊伍,講員:基督工人神學院學務長、實踐神學助理教授羅一強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