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調查發現,美國的基督徒極少擁有互信問責的教會生活,其中只有百分之五的成年基督徒表示教會有督促他們整合聖經的信仰和原則,並行在日常生活當中。
根據基督教調查機構巴納調查中心(Barna Group)於本年八月份向1,000名成年基督徒進行的抽樣訪問,只有福音派基督徒最多傾向擁有以教會為中心的互信問責的生活。
本次研究主任喬治.巴納強調,互信問責(mutual accountability)是聖經所教導的基督徒羣體生活的其中一個重要基石。
「可是,今天的美國人太過於重視隱私和自由,互信問責這個概念已被視為不合適、過時及苛刻,即使這明明是從他們的最佳利益為出發點,或者有人有這樣的屬靈權柄來這樣做。」他惋惜地説。
「當大部分基督教教會宣稱,人們應該瞭解、信任和服從聖經所教導的所有行為原則,他們卻忽視了互信問責這個再基本不過的原則,其實令公眾對聖經的權威、基督徒羣體,以及個人行為責任的準則有更多的迷惑。」巴納繼續説。
調查中,僅有5%的成年基督徒表示擁有互信問責的教會生活,而最常見的形式是細胞小組。大約有三分之一人表示,他們一直通過細胞小組來建立互信問責的肢體關係。
21%受訪基督徒表示,他們的教會會限制或撤銷那些未能達到特定標準的會友的成員資格。19%受訪者稱,他們自己與個別的會友有建立互信問責的關係,另有16%説是他們的領袖負責跟進他們是否有參與被分配的活動。
此外,10%受訪基督徒表示有負責管理他們的牧師或教牧同工;8%受訪者稱,若有人發現他們有受質疑的行為,他們會直接與其他會眾交代;還有6%人説他們與教會領袖定期檢討個人的信仰生活。
-
歐凱莉(1933–2025):教我如何研讀聖經的姊妹
我很蒙福,從小每週都去教會。我幾乎不記得自己什麼時候開始知道挪亞、摩西、彼得、保羅這些名字的。聖經對我來説一直都不陌生。但如果你問我:「是誰教會你如何查考聖經的?」我毫不猶豫地會回答:歐凱莉(Kay Arthur)。
-
英國人權特使:基督教受迫害加劇部分國家瀕「滅絕」威脅
鑑於基督教在全球範圍內遭受的迫害越演越烈,英國近日鎖定了十個主要在亞洲的重點關注國家,並作出承諾透過積極外交捍衞宗教自由這一寶貴人權。
-
香港基督教團體聯署反對「同性伴侶關係登記」
香港《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7月23日於立法會委員會審議,遭多個政黨強烈反對。性文化學會、明光社等多個基督教團體亦透過不同渠道向當地政府發聲。
-
書展新書《我和我的孩子怎麼了》 青年主角現身分享網絡沉溺重生實錄
青少年網絡沉溺問題持續受到社會關注,香港基督教服務處7月17日在香港書展基督教坊「有Say廣場」舉辦分享會,邀請過來人現身説法,並請來精神科醫生分析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原因。
-
韓國最新民調: 8成受訪者不信「同性戀是天生的」
韓國研究機構「輿論」 新近完成一項性少數羣體認知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人認為同性戀取決於社會環境和個人選擇決定的,而非「生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