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短宣隊一行23人前往阿富汗被綁架一事,引起國際、社會釵h爭議,目前已知二人死亡,其餘人質則有健康危險。對此有媒體報導批評教會挺而走險、過度冒進,以下是台灣《基督日報》記者專訪地方教會聯合差傳協會秘書長鄭家常長老,請他就差會立場談談他的看法:
記:整起綁架事件演變至今,隨著雙方談判陷入僵局,民眾也由起初的震驚,逐漸有不同聲音,有人批評前往戰亂、宗教衝突嚴重地區傳福音是瘋狂之舉,請問鄭長老您的看法?
鄭:以我自己從事宣教工作立場而言,前往創始地區或回教國家等有生命危險之地傳教,差會本身不能鼓勵,但如果弟兄姊妹有此心意,我們會充分告知當地情況,哪裡有哪些危險,並要他簽下切結書後才能放行,而在過程中我們也會盡可能提供一切保護,假使不幸仍然發生,我們也一同承擔。
記:對有人批評冒生命危險傳教為瘋狂之舉,您的回應?
鄭:如果一個人基於對神的感動有這樣的決定,我想外面的人不能多説什麼。這整起事件讓我想起使徒保羅在書信中所説「連活命的指望都沒了」,看保羅一生的傳教旅程,常常明知那裡有生命的危險仍依然前往,能讓保羅轉向的並非自己生命安危的考量,而是如使徒行傳16章所説聖靈的感動、神的旨意。
本來傳福音的人就知道有這樣的情況,回顧歷史宣教的腳蹤也是如此。我覺得今天的媒體不能太過主觀,不是你覺得怎樣就怎樣。
記:這起事件是否會影響未來差會的發展計畫?
鄭:我想如果方向定好就沒什麼影響,我們依然強調這三點原則:充分告知、盡其所能保護、無論發生何事共同承擔。
記:最後可不可以請鄭長老給有心從事宣教工作的弟兄姊妹一些勉勵。
鄭:如果神給你們這樣感動,謹慎規劃後,那就放膽去做。我們都知道宣教者會面對惡勢力的挑戰,但就如主所説「一粒麥子死了,必定結出釵h子粒」,即便犧牲生命,基督徒都知道那並非羞辱,而是榮耀。
-
更多青少年意識到社交媒體弊端 卻難言「戒斷」
雖然當代青少年不再熱衷成為網紅,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為他們觀察世界的「數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越來越多青少年認識到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但距離大規模遠離這些平台仍為時尚早。
-
西方主導時代即將終結?亞洲領袖呼籲建立新型教會夥伴關系
在巴拿馬舉行的第三屆「基督超越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會上,馬來西亞衞理公會榮休主教華勇博士發出強烈呼籲,敦促全球南方教會領袖承擔全球宣教使命的領導責任,並建立不受西方神學主導或財務依賴的真正夥伴關系。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