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吃教」

作者: 敬羣牧師

不知道是誰對就基督教的傳道、牧師起了一個諷刺性的綽號--「吃教」。七月六日,我曾在基督日報「專欄」發表「淺談吃教」一文。讀到陳維屏牧師所寫的「吃教的代價」,文章説他的父母、弟、妹及一位信徒是被義和團用大刀殺死的。在歷史上羅馬皇帝尼碌逼迫基督徒是更加殘忍的。其實這些為主的名而犧牲的僕人是殉道者,並不是「吃教」者。

最近,奧運在北京圓滿閉幕。中國選手贏得了五十一塊金牌。過去外國人稱我們為「東亞病夫」這一諷刺性的綽號便煙消雲散,而我也巴不得在不久的將來,「吃教」這一不懷善意的名字在華人基督教的歷史中也能洗刷一清。要達到這一目標,首先當然要從教會做起--尊重牧師、傳道。信徒應對牧師等聖工人員在生活方面有合情合理的待遇,使他們在生活上無後顧之憂。可惜,今日教會卻忽略這個重要的問題,也沒有人站出來提倡解決。

根據聖經,在新、舊約中,關於禱告的共有五百多處經文。而關於錢財的共有兩千多節的經文。大多數的人都認為禱告重於錢財。但如果以經文的多寡來衡量誰比誰重要的話則會出現偏差。

在舊約中所羅門王建造聖殿並不是用茅草、竹子建造,他是以金子、銀子上等的建材。據聖經研究學者估量,所羅門所造的聖殿相當於現代幣值七億美金。在新約中,馬利亞曾為主耶穌打破珍貴的香膏,在賣主的猶大眼中這是浪費。但是主卻稱讚馬利亞所作的。同時,耶穌被釘死後,並不是身無葬身之地,乃是葬在財主的墳墓裏(太27:7)。

約書亞分地給十二個支派,利未支派並沒有得到產業,各支派以什一奉獻來供給他們的需要。同時,瑪拉基先知清楚地教導百姓要將什一奉獻給神,不是奉獻的人自己作主,乃是將什一奉獻全然送入倉庫。如果每位信徒都能遵行這一教訓,會有至少五個好處:

1,使神家有糧,庫裏豐富;
2,神必敞開天上的窗户傾福你;
3,神斥責蝗蟲,不容它毀壞你們的土產;
4,所居之地,成為喜樂之地;
5,靈性活潑,身體健康。

耶穌親口説:「施比受更為有福。」保羅勸哥林多的教會説:「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在《山東大復興》一書上記載,教會復興以後,信徒的奉獻大大增加,教會的庫裏稻麥豐滿。

我曾經在電視上聽到一位元名牧提及關於奉獻的話:「神感動一個人奉獻,那人不立刻遵命而行。於是這一管道就發生阻滯,教會的急需就發生問題。所以這不是神的問題,乃是人造成的問題。」我認為這話是一針見血,值得每一個基督徒思考立志做流通的管道,使教會變得豐富。

回顧我做傳道五十多年,有豐富也有缺乏,記得有一位同工曾經對我説:「他過的日子是『烏鴉叼餅』的日子。」他是一位有美好靈性、有學問的好牧人。當時,我非常敬佩他與以利亞一樣。然而,待他去世後我才醒悟過來,原來那時他所過的日子是一家六口為生計掙扎壓得透不過氣來。他是一個犧牲者,是完全「憑信生活」。教會沒有供給他合理的生活費用。有誰知道,恐怕就是神感動人,人偏偏不遵命而行,結果造成悲劇。如今回想這事,我還覺得心酸,眼淚盈眶。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應該遵照主的吩咐,按時什一奉獻,使神家有糧。其實,十個家庭就可供養一個牧師。那麼,究竟以怎樣的標準來定牧師的薪金呢?記得我在慕笛神學院念書的時候,在課堂上也曾經討論過這個問題。記得有一位教授提出以高中老師的薪金為準則。我再三考慮認為這是很恰當的。

其實,若是基督徒不給什一奉獻全然入庫,牧師一家的生計從哪裏來呢?大家愛牧人、每一位信徒都參與奉獻,教會才會富足、才會興旺。

  •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屏幕主導的時代,久坐不動是常態。大衞·馬西斯牧師(兼作家)經過十年規律運動與靈性默想,開創性地提出「運動神學」——基督教的運動觀。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暫譯《運動神學簡論》)將聖經智慧與現代運動科學相融合,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實踐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術誕「三人DNA嬰兒」用人類胚胎實驗引倫理爭議

    近日一項基因工程技術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學家和基督教倫理方面的的擔憂。英國使用三人的DNA創造嬰兒以預防致命的遺傳性疾病,據悉過去五年內已有8名「三人DNA寶寶」出生——除父母DNA外,這些嬰兒身上還會有0.02%來自另一位女性的遺傳物質。

  • 可持續宣教研討會:「關係優先」成21世紀新模式

    「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傳聯會羅兆麟牧師指出華人教會半世紀宣教迷思:追求數字、各自為政,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他疾呼「關係」才是永續關鍵,強調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連結,翻轉傳統量化思維。

  • 全球華人宣教會議綫上舉行 聚焦21世紀門訓與契機

    第五屆全球華人宣教網絡會議於2025年7月6至12日舉行,今年以「華人教會的門訓與契機」為主題,涵蓋兒童與青少年事工、長者、聖經研讀、保羅書信、啟示錄及現代科技(如AI)等多個面向。會議由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海外校友會所設立的「信望愛宣教動員中心」主辦,為自2021年以來連續第五屆舉辦的全球華人網絡宣教會議。

  • 被禁普林斯頓大學女子田徑賽 跨性別運動員興訟

    一名自認為女性的男性運動員,因被取消女子田徑賽的參賽機會,現正向普林斯頓大學及相關體育官員提出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