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家族庙宇的第三代接班人,同时也是文千岁师门的第三代接班人。
他天生拥有一双"鬼眼",能看见人所不能看见的"东西"。
这双眼睛,却看不到快乐,也读不懂爱。
然而,"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翰一书》4章19节)
神开启了他的心眼,让他看得见爱;
同时遮蔽了他的鬼眼,让他得著平安。
在台上,他是能文能武的龙玉声。
在神面前,他是能唱能讲的罗德名,立志成为福音粤曲布道的接班人。
罗德名 (Thomas) 自小在坪洲长大,父母一早离异,母亲后来改嫁到瑞典。小时候父亲忙于养家糊口,他们三姊弟主要由伯父和伯娘照顾。伯父是一名跌打医师,家族在坪洲经营一间庙宇,Thomas是第三代接班人。自小伯父便已教他很多拜神、祭祀等习俗,并传授他医病、赶鬼等"技能"。他与生俱来还拥有一双"阴阳眼",见鬼、遇见灵异事件等事情已是司空见惯。
这种「特异能」虽然让童年的Thomas感到十分自豪,但不见得会让他快乐一点。虽然伯父伯娘对他们三姊弟疼爱有加,但他形容,没有母亲在身边的孩子,仿佛贱一点似的,走到街上经常遭人欺负。印象中,儿时一点快乐的回忆也没有。
醉心粤剧的鬼眼小子
年纪小小便成为庙宇接班人,Thomas自觉有种优越感。然而毕竟还是小孩子,始终有贪玩、贪吃的一面。"当年坪洲的教会,只要付一元便能参加圣经班,可以有玩具玩、有薯片吃,所以我们三姊弟经常都去。"Thomas道。
Thomas小时候的另一娱乐便是看粤剧。坪洲每年总会有两三台神戏上演,打从4、5岁开始,在他还未懂得看电视的时候,便会走去看粤剧,对粤剧的兴趣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孕育。年幼的Thomas很仰慕一位叫文千岁的大老倌,却从不敢"埋身"接近。
直到16岁,一直醉心观剧的他开始接触粤剧界人士,慢慢地熟络,继而认识到一些戏班的台柱。
1999年,他经朋友介绍,结识到现在的师父游龙。游龙一见他,觉得他合眼缘、很聪明、很乖,遂决定收他为徒。游龙的师父是文千岁,这一拜师后,儿时仰慕的大老倌忽尔成为了自己的师公。
"师父出身于粤剧世家,整个家庭都是全职粤剧界人物,因此以过来人身份千叮万嘱我,要读好书、有稳定工作,千万不要全职投身粤剧。只有自我增值,有稳当职业,才有能力去搞自己喜欢的艺术。"因此在拜师两年后,他便启程前往英国念大学。到学成归来,终于能与师公文千岁和师婆梁少芯正式见面。
"初次见面的感觉很微妙,就好像一个移民多年、从外国回来的孙儿,第一次与公公见面,仿佛应该很亲切,却又很陌生;师公的心情大概也相若,好想疼我,却又不知从何关心起。"那是初次见面的事,此后Thomas在师公师婆身边的时间多了,帮忙打理粤剧团和粤剧学院的事宜,尽得他们的宠爱和无微不至的照顾。
师公师婆的口迳与师父游龙如出一辙,同样叮嘱他千万不要全职演粤剧。于是,学成的他找到一份稳当工作,一边继续学艺。
一个永不回头的承诺
长大后Thomas迁往市区居住及工作,觉得每星期要返回坪洲打理庙宇工作很困身,加上思想渐渐成熟,对于拜祭偶像这种"交易式"的关系开始感到疑惑。"在庙宇拜神,你要从偶像那里得到一些东西,就必须要付出一些代价。当觉得拜这神不灵验,便转去拜另一个神。求神问卜,其实不会得到甚么肯定的答案,人生终究还是没有保障。"
"后来信主后,我才明白这种疑惑的感觉其实就是没有平安。当后来认识主后,我知道不论我在哪里,神都与我同在,即使遇上甚么挫折或意外,都不会令我质疑主耶稣。这种才是真平安。"Thomas道。
对于生来一双阴阳眼,Thomas本来已习惯了,看得见也没甚大不了,"对方"也不会故意伤害他。随著他年纪愈大,却愈感到不自在。"初出来工作的那段日子,经常在公司里看见鬼,有时加班工作,『他』却在你面前走来走去。同事看我的样子,以为我在发呆,我又不能告诉别人,其实我是看见『东西』。"
"我开始不愤,为甚么不是姊姊或弟弟拥有这种特殊能力,而偏偏是自己?生命不是应该有选择的么?为甚么我的人生总要被这种能力、这种不平安的信仰束缚著呢?我想起小时候听过的耶稣,倘若耶稣真是神的儿子,祂能否拿走我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Thomas心中渐渐有这个想法。神不单是听祷告的神,也能聆听人内心的呼喊,那段日子,Thomas离奇地没有见鬼了。
就这样过了一段日子,终于有次假期,Thomas再次回到坪洲庙宇去拜神,在那里他看见了一家的鬼。他心里惊觉:或许真的是靠著耶稣,才能避开魔鬼的缠扰?不然怎么一回到庙宇,见鬼的能力便又回来了?
文千岁伉俪在2006年信主,此后一直向心爱的徒孙传福音,鼓励Thomas尝试跟他们返教会。向来对师公师婆言听计从的他,唯独在信仰上不依。"肩负著继承家族庙宇的重大责任,不是说违背便能违背的,改信其它宗教对我来说是一件大事。"他说。
直到有次他跟师公返教会,师公极力游说他决志,他推说:"下星期吧。"师公问:"为什么下星期呢?有什么分别吗?"原来Thomas要回到坪洲的庙宇,与所拜的神"谈判":"我现在要信耶稣了,倘若以后有什么需要还神的仪式,我也会回来帮忙的,可以不可以?"说罢,他掷"胜杯"占卜,测得菩萨说:"不可以。"然后他又问:"那我是不是信耶稣后,便与你不相干,不能再回来呢?""胜杯"一掷,答案:"是。"
与偶像行过"分手式",一星期后,Thomas回到师公的教会决志信主,而且自那至今一次再也没有回过庙宇。到底当日庙宇中的答案是偶像神明所给?还是主耶稣亲自保守?答案也许不得而知,但Thomas下了这个永不回头的决定,伯父为此生了他很久的气。一直伯父到临终前,Thomas才有机会到病床捉著他的手为他祷告,直到他离世。
回到坪洲寻著爱的回忆
Thomas跟随师公返教会,过了一段日子还未能全情投入,即使曾两度参加浸礼班,最终也没有接受浸礼,为什么呢?"其实教会的弟兄姊妹对我很好,但实在是太好了,不禁令我想:会不会是因为师公的缘故呢?这种『特殊对待』让我感到很不自在。"
直到有次,Thomas偶然地回去坪洲教会,怎料一到门口,昔日的哥哥姊姊已把他认出来:"德名,你回来啦?"一声普通的问候,让Thomas感到窝心不已。"那是一种『回家』的感觉,教会一砖一瓦、吊扇桌椅全能没有改变,童年回忆一下子涌现,放佛再次看见小时候的三姊弟在这角落玩波子棋,在那角落玩康乐棋,在那里我们围著圈一起饮滚水吃薯片。"
那天坐船回市区的途中,Thomas忽然有种强烈的留恋,这是从未有过的感觉。"一向以来即使我回坪洲探望家人,都不会逗留过夜,这是我头一次想多留一会。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说自己的童年没有快乐过,原来是错的,原来我也曾经开心过,就在教会里面开心过。我一直说小时候没人理会,原来就在坪洲教会,一班哥哥姐姐曾经用心教导我们三个没有妈的『野孩子』,而且到今日还记得我们的名字、还在等我们回去。在他们的眼中,我不是龙玉声,我还是那个小小罗德名。"
被爱是一件让人感觉踏实的事。从前Thomas不懂得爱,对人尤其对爸爸欠缺耐性,然而上帝早已在他还未知道的时候已爱著他。这份踏实的感觉让Thomas决定回到坪洲教会,并积极投入教会服事。小时候他穿著庙宇的长袍到处走,现在别人见他穿起白色的诗袍报佳音;后来Thomas还在坪洲的海边接受了浸礼,让从小认识的街坊,都见证他从庙宇接班人,回转成为耶稣基督的仆人。
在戏行缔造和谐伊甸园
Thomas爱粤剧,粤剧也让他感受爱。游龙师父和Thomas情同父子,无论徒弟遇到任何困难,师父总会及时想办法帮他解决。例如Thomas上月第一次筹办粤剧,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以至演出超时,引起各方面的微言,师父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马上赶到现场为他解围,又向各个单位致歉和修补工夫。这些都是Thomas事后从别人口中得知的,一向甚要面子的师父竟为他如此低声下气,让他感动不已。这份情,确实比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更亲。
得到师公、师婆和师父如此的疼爱与照顾,Thomas自言是幸福的,而剧坛内很多人都没那么幸运,不但长久地被压在台柱下,默默地读过凄酸的岁月,而且大多缺乏前辈指导,自聘导师又太昂贵,并非人人负担得起。Thomas能不费分文的学粤剧,对剧坛辛酸完全免疫,确实是很大的恩典,因此也激发他更强烈的使命感。
"我创办剧坛『戏曲伊甸园』,就是想在戏行内作一个好见证,缓和戏行的紧张气氛。盼望透过谦卑柔和的处事方式,对每一个角色的尊重及肯定、不吝啬报酬、不因财失义,让人看到基督徒搞戏班的与别不同。"
师公文千岁于2011年退休,由于同是文武生行当,Thomas继承了师公整个戏箱和所有戏服。他又以其中一名注册人身份,接管"主恩粤剧戏曲艺人之家"的事工。培训更多弟兄姊妹学好粤曲,和多做福音粤曲布道工作,就是Thomas当下的两大使命。
「我对于培训弟兄姊妹唱好粤曲,有特别大的感动。很多人会以为福音粤曲只要有福音元素便能感动人心,但其实来听的人都是真心喜欢粤曲的,因此弟兄姊妹必须练好基本、勤练习、唱出水准,才能真正地吸引人、打动人,细味曲中意义。」Thomas分享道。
"主恩粤剧戏曲艺人之家"除了进行培训和福音粤曲布道工作,也出版福音粤曲专辑,给弟兄姊妹作布道工具。刚于12月,《耶稣之八福宝训——福音粤曲小调集》面世了,当中除有文千岁和梁少芯主唱的歌,Thomas及其他艺人也有份参与。
Thomas还送出10份专辑给《天使心》的读者,与大家分享他喜乐的信息。"因着这次《天使心》的访问,神让我有机会静下来反省,我近年确实少了参与布道服事。因此很盼望未来能代表『主恩粤剧戏曲艺人之家』开展更多布道工作,例如到教会献唱、讲见证,甚至教训练班等。"
"现时我每月均有参与不同的演出,例如慈善表演、粤曲演唱会之类,收入倒是其次,最重要是累积经验。作为师公之徒孙、师父之徒儿,我有责任让自己在戏行占一席位、获得肯定,才能把粤剧文化承传下去,并成为福音粤曲布道工作的接班人。"Thomas结语道。
(注:本文转截自《天使心》,题目略有改动。其它媒体若有兴趣转载此文,需事先得到刊主授权。)
-
《重审基督》作者史特博新书拆解濒死个案 引证天堂存在
著名基督教作家的史特博(Lee Strobel)出版新书,以全新视角剖析濒死经历、神秘梦境等现象,作为不同宗教背景人士及基督教怀疑论者接触基督教信仰的一个窗口。
-
刘彤牧师证道中剖析基督徒的"玛利亚情结"与"马大困境"
刘彤牧师在证道中剖析教会中常见的两大信仰困境——"玛利亚情结"(过度追求属灵表象,轻忽实际行动)与"马大困境"(忙于事工却失去喜乐)。他强调,信徒应明白神的呼召、发掘圣灵恩赐,并在"热情与世界需要相遇"的地界上忠心服事。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坚定支持群体
皮尤研究周一(4月2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执政表现。皮尤宗教与公共生活项目研究员奇普·罗托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项议题的支持率上显著突出,该群体绝大多数认可现政府的施政方向。"
-
"5.1全球工作信仰日"洛桑及福音派联盟联合推出众多华人机构响应
洛桑及WEA推出的"全球工作信仰日"(GDFW)将于明日五一劳动节首次启动,在全球50多个城市同时举行,以祈祷和庆祝活动在职场中点燃信仰。
-
台湾牧师吴惠兰呼吁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领袖及华语教会群体
在近日于巴拿马举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与亚洲基督领袖会议)上,来自台湾的吴惠兰牧师作为全球宣教领导层中的年轻声音,为大会带来崭新视角。她呼吁全球宣教运动的未来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轻一代及华语教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