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最新一期杂志由读者投票选出十五位美国人士和团体,表扬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获得"回馈社会奖"(Giving Back Awards)得奖者充分利用他们的恩赐达到帮助他人的目的。创办马鞍峰教会的华理克牧师得到了"最具创新"奖项。
华理克在1980年创办马鞍峰教会,发展成至今有两万名会众的大型教会,且有300多个社区服务的事工,服侍囚犯、高级行政总裁、戒毒者、单亲家庭和爱滋病患者。其个人著作《标竿人生》被列为"改变20世纪的100本书"之一,全球畅销约三千万册。
此外,他又组织基督徒志愿军,致力消除贫穷、改善文盲、医疗等。2004年发生南亚啸灾,他发动义工队在第一时间赴灾区救援。而他提出的"和平计划"(Peace Plan),鼓励信徒实践信仰,让教会帮助偏远的乡村。
华理克牧师及师母将收入的90%奉献给三个基金会,包括"怜悯行动基金",用以帮助爱滋病患者;"装备教会基金",用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训练教会领袖,以及"全球和平基金",用以对抗贫穷、疾病和文盲。
-
85岁华人名牧唐崇荣下周赴俄罗斯巡回布道 深入中亚挑战福音硬土
著名华人布道家唐崇荣牧师将于下周开启俄罗斯巡回布道之旅,以85岁高龄奔赴四城十场聚会。十场聚会中七场以华语主讲,三场采用英语宣讲并同步翻译成俄语及乌兹别克语,旨在突破语言壁垒触及更广群体。
-
更多青少年意识到社交媒体弊端 却难言"戒断"
虽然当代青少年不再热衷成为网红,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为他们观察世界的"数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青少年认识到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但距离大规模远离这些平台仍为时尚早。
-
西方主导时代即将终结?亚洲领袖呼吁建立新型教会伙伴关系
在巴拿马举行的第三届"基督超越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会上,马来西亚卫理公会荣休主教华勇博士发出强烈呼吁,敦促全球南方教会领袖承担全球宣教使命的领导责任,并建立不受西方神学主导或财务依赖的真正伙伴关系。
-
梵蒂冈历史首次 教宗方济各葬礼使用普通话祷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济各葬礼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话祷文创造了历史。作为耶稣会的一员,方济各似乎决心追随早期耶稣会传教士前往中国的脚步,并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
记者揭跨性别产业内幕:超人类主义、企业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报道揭示,美国富商和企业在推动跨性别产业的背后,可能暗藏著一个更大的动力——推进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以及无穷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