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視「龍」為吉祥的象徵,在古代傳説中有不少龍的傳説。中國民族更自稱為「龍的傳人」。但一些華人基督徒則對「龍」有所忌諱,這是由於《聖經》中的「龍」被描繪為撒旦的象徵之故。
《聖經》中亦有提到「龍」,著名的經文出於啟示錄12章9節:「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因此華人教會對「龍」出現了不成文的禁忌。近日有教牧撰文探討教內的一些「恐『龍』現象」,討論基督徒對「龍」可採取的看法和取態。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撰文指出,一些基要主義與靈恩人士對聖經中「龍」的意思存有成見,甚至將之「妖魔化」,如美國有千禧主義者過度字面理解了啟示錄12章的經文,將龍作為基督徒敵對的對象,堅拒一切帶有龍的象徵或符號的物品。華人教會受之影響亦出現「恐『龍』」現象,例如教會不接受舞龍、不敢唱《龍的傳人》,更甚者在酒樓聚時亦要將有龍圖案的雕塑遮蓋等。
但他認為這是對「龍」的過度解讀。他指出《聖經》中的「龍」的希伯來原文 “Tanniyn” 本身有多個譯法,有的譯本譯作「大魚」、「鱷魚」不等,甚至在詩篇148中的“Tanniyn”在內的一切生命都要讚美耶和華。
除此以外,中國文化中的「龍」也有正面意思,如「龍馬精神」、「人中龍鳳」等,他認為不必全盤接受西方對「龍」的迷信,並從而對「龍」加以抵抗。他更鼓勵信徒可以以平常心去看與「龍」有關的文化和傳統,無需立志與龍為敵。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