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對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塞繆•阿利托的聽證會1月9日展開。當天早上,阿利托先到白宮與布殊總統舉行早會談,下午在聽證會上發表開場白,而正式的詢問將從10日開始。
布殊總統在會談後對記者表示,阿利托完全能夠勝任高院大法官的工作,並將給美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知道美國人將會對他印象深刻,就像我自己和很多其他參議員一樣。」
他又提及美國律師協會(American Bar Association)此前給予阿利托「非常符合資格」的最高評價,並敦促參議院尊嚴而公平地完成此次聽證和表決。
目前擔任聯邦第三巡迴上訴法庭法官的塞繆•阿利托,去年10月31日得到布殊總統提名,接替去年7月宣佈退休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奧康納夫人。奧康納夫人是高院裏舉足輕重的中間派角色,經常在富有爭議的道德裁決中投下決定性的一票,1973年通過的「羅伊對韋德」墮胎合法化判決,也是她以最後一張支持票而一錘定音。阿利托法官則是堅定的保守派。他不僅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有關他以往司法經歷的眾多資料也顯示出他強烈反對墮胎的立場。
從明天起,阿利托將面臨一連三天的聽證,參院內民主黨人已明確表示將對他提出尖鋭問題,其中包括他對墮胎的態度,甚至天主教信仰對他司法立場的影響。
而天主教維護生命組織Human Life International的主席湯瑪斯•J•尤特納則警告參院民主黨人,不要利用阿利托的信仰設置障礙:「想利用阿利托法官的天主教信仰來反對他的人,應該去讀一下美國憲法。」他指出,憲法第六條規定「任何美國公職,都不能以宗教信仰作為考量候選人是否合格的標準」。
由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所做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53%的美國人認為阿利托應當在聽證中獲得通過,27%的人反對,20%的人尚未決定。
參院司法委員會的聽證預計將進行到12日,委員會主席、共和黨人史派克特呼籲委員們在17日進行表決,並希望20日進行參議院全院表決。不過,司法委員會民主黨領袖派崔克•李希則不承諾民主黨議員將遵守這項日程安排。
-
更多青少年意識到社交媒體弊端 卻難言「戒斷」
雖然當代青少年不再熱衷成為網紅,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為他們觀察世界的「數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越來越多青少年認識到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但距離大規模遠離這些平台仍為時尚早。
-
西方主導時代即將終結?亞洲領袖呼籲建立新型教會夥伴關系
在巴拿馬舉行的第三屆「基督超越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會上,馬來西亞衞理公會榮休主教華勇博士發出強烈呼籲,敦促全球南方教會領袖承擔全球宣教使命的領導責任,並建立不受西方神學主導或財務依賴的真正夥伴關系。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