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傳教士長崎殉道紀念史

卡洛·斯皮諾拉(Carlo Spinola),西班牙耶穌會傳教士與教師,1622年9月10日在日本殉道,至今成為一段日本基督教歷史的標誌。

在日本,隨著德川家康於1598年掌握政權,開始江户幕府的時代,對基督教徒的迫害也隨之加劇,促使天主教徒展開反抗。到了1637年,島原和天草地區發生大規模的叛亂,屬於「島原之亂」的一部分,並於次年遭到鎮壓。在隨後的十年間,約有30萬名信徒因此殉道,而斯皮諾拉正是這些被捕和處決的烈士之一。

耗時6年、乘坐8艘船、遇海難海盜抵達日本

根據意大利耶穌會(Jesuits)資料,卡洛·斯皮諾拉於1564年生於意大利的熱那亞。1584年,加入耶穌會並在那不勒斯學習哲學,但因為健康原因,在米蘭完成學業及獲得任命。

儘管他渴望前往海外傳教,但最初被指派留在意大利。經歷了兩年的教會任命後,斯皮諾拉於1596年被派往日本,這段旅途耗時六年,在海上乘坐八艘船,忍受海難、海盜等重重困難,最終於1600年抵達了日本的長崎。

斯皮諾拉於1602年抵達日本後,立即開始學習日語,並在京都的耶穌會學院任教,教授數學和天文學。七年後,他轉移至長崎負責當地的教會事務。1614年,由於日本基督徒人數增至200萬,基督教的傳播遭到禁止,德川家康強化了對傳教士的打壓。基督徒的增長被當時的非基督教領導人視為國家安全的威脅,這位幕府將軍相信傳教士正在為西班牙接管國家做準備。

此後,所有外國的傳教士被驅逐,而日本的基督徒也不再被允許庇護他們的牧師。儘管約100名耶穌會士選擇離開,但斯皮諾拉卻選擇留下,並在幕府的追捕下生活了四年。由於他的歐洲人外貌無法隱藏,不得不在夜間外出。1618年12月13日,他與其他兩位傳教士一起被捕,被囚禁在一個用木樁圍成的「鳥籠」中,長達四年。

火刑中吟誦詩篇

在監禁期間,斯皮諾拉依然不忘自己的使命,為七名被囚傳教士提供培訓。最終,在1622年9月,斯皮諾拉被帶到長崎郊外的烈士陵,綁在木樁上「慢火」處死。由於經過四年監禁身體變得虛弱,在火刑半小時後就去世了。

斯皮諾拉被釘在火刑柱上時,仍吟誦詩篇:「萬國啊,讚美主」,並帶領其他殉道者唱起感恩之歌,感謝上帝被召喚來為他們的信仰作見證。

  • 宣教環境巨變,國際夥伴如何繼續與中國教會同行?

    宣教環境巨變,國際夥伴如何繼續與中國教會同行?

    隨著中國宣教的黃金時代逐漸遠去,事工的動態正在發生劇變。外籍工人被迫離開,當地教會面臨日益加劇的打壓。在這樣的環境下,國際信徒羣體如何繼續支持並與親愛的中國弟兄姊妹同行?最近的一次旅程讓我深刻思考一種新的夥伴模式,以及神如何繼續傾注祂的愛,並在中國開展祂的工作。

  • 特朗普政府簽署法令 禁止男跨女參與女子運動

    美國當前總統特朗普於2月5日簽署行政命令,正式禁止生理男性以女性身份參加女子運動。

  • 2025全球差傳數據出爐:亞洲未得之民最多 宣教資源分配不均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近日發佈《2025全球差傳數據》。針對全球差傳現狀及未來趨勢進行四項觀察,發現全球只有3%宣教士被派往未得之民地區,而教會用於差傳的奉獻亦不足一成。

  • 為什麼這麼多超大型教會似乎存在腐敗?

    近年來,超大型教會(Megachurches)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坦白説,其中一些批評是完全有道理的。在許多人看來,這些教會更像是運作成熟的商業機構,而不是單純的敬拜場所——它們擁有龐大的預算、華麗的佈道製作,有時甚至是牧師家族成員充斥教會薪資名單。正因如此,人們常常會問:「超大型教會是否腐敗?」 這是一個合理的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 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呼籲推動貿易外交手段 改善中國宗教自由狀況

    在2025年2月4日舉行的國際宗教自由峯會(IRF Summit)上,關於如何通過結合貿易與人權議題,改善國際宗教自由狀況的討論成為一場分會的重點。這場分會討論了美國如何利用外交手段和貿易槓桿,推動包括中國在內的「特別關注國」(CPC),改善宗教自由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