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同居的年轻人走进教会……

婚前同居

在互相寒暄、聊聊过去一周的生活后,教会的年轻人小组开始进入聚会正题并发布公告。今年夏天将举行一年一度的露营活动,你把报名表慢慢传下去,让有兴趣的人填写。当报名板传到小组共同带领人手中时,他的心顿时沉了下来。

那对已经来教会几个月的年轻情侣牵著手走进教会,一起到场,甚至还参与服事。但报名表上,他们填的是不同的姓氏。你赶紧扫了一眼他们的手指,发现两人都没戴婚戒。

你一直以为他们是一对,已经结婚了,或者至少订婚了。老实说,在露营之前,这些都没什么关系。可是现在,几周后的露营活动是个过夜行程,这就变得敏感了。他们很可能同居。你知道,他们也知道你知道——或以为你知道。而现在,房间里弥漫著一个尴尬的问题:我们要谈这事吗?他们能参加过夜露营吗?

当下社会,同居不是例外,而是常态

教会文化往往与周围社会文化不同。我们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状态、娱乐方式会有自己的看法,但只有当拿出真实数据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社会当下这个问题的广度:

· 接近三分之二(59%)的18至44岁成年人曾与未婚伴侣同居过。这一比例超过了曾经结婚过的人(50%)。

· 超过一半的同居成年人家中有孩子。

· 超过四分之一(27%)的单亲父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相比之下,同居者为16%,而已婚者仅为8%。

· 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是28岁,男性是30岁。

· 在2015至2019年期间,四分之三的新婚夫妇在结婚前曾同居。

这意味著,大多数走进你教会的年轻人,要么曾同居过,要么正在同居。这与1965年截然不同,那时只有十分之一的婚姻是由同居开始的。

结婚前同居已成为主流选择

从圣经的世界观来看,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在公然违背上帝为人设定的计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七章写道,亲密关系是为婚姻所预备的。他高度评价像他一样被呼召独身的人,但也承认并非每个人都有能力或恩赐持守独身。因此,对那些渴望亲密关系的人来说,圣经的教导是明确的——要结婚。

然而,我们不能对世界的现实视而不见。《哥林多前书》9:22–23呼召我们采取主动,去接触和影响这个世界。要"向什么样的人,就作什么样的人",为要救一些人。这并不是要妥协福音或放弃圣经世界观,而是承认当下复杂的处境,促使我们将人带到耶稣面前,而不是被动等待他们来。

无论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他们都是人。他们挣扎,如同我们挣扎。他们需要教会提供一个值得拥有的朋友——一个请他们喝咖啡、愿意倾听他们故事,并带领他们走上门徒之路的朋友。

顺服圣经应由教会来引导(而非国家制度)

同居是门训问题,不是法律问题。当教会把圣经的责任外包给郡政府的一纸婚姻许可时,也就放弃了影响婚姻意义的机会——婚姻是三方(男人、女人和神)合一的见证,是福音的缩影。

如果教会拒绝在一个人达到圣经标准之前去接触他们,那就是违背了耶稣在《约翰福音》第四章的榜样。耶稣以真实、带著爱地对待井边打水妇人——一个活在罪中、远离神的人。他亲自走近她,讲述真理,充满恩典,使她的人生被彻底改变。门徒惊讶他们的老师竟然和那个妇人说话,而妇人则惊讶于这位看清她一切、却仍然接纳她、并为她指引新出路的男人。

教会是人的事工,耶稣来是为了改变人心

耶稣不是单纯讲真理却无爱心。当我们只关注"同居"这件事时,反而可能错过了福音的核心。圣经所要求的顺服远不止一枚婚戒,而是借著悔改在基督里得著新的身份。

教会需要在事工上全面看待同居现像

那么,我们如何在教会中识别同居的现实,又不去认可它呢?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思考:

刻意设计能引发真实对话、迈向门徒训练的事工模式。教会可以通过明确门训路径,为每个人(无论处境如何)设立明确的"下一步"。

检查儿童事工,确保它不只是带孩子来到教会,也能帮助年轻父母自己参与门训。

装备小组领袖,让他们熟悉圣经,也懂得如何建立关系。下次带领训练时,可以专门探讨如何与同居者进行健康的对话,鼓励带领者以爱传达真理。

对"准新人"或"新婚"群体的介绍要谨慎用词,以免给年轻人造成混乱或排斥。让人知道无论是单身、约会、还是恋爱中的情侣,都有适合他们的群体。

全教会范围的语言和沟通方式很关键。既然人口中超过一半是单身,我们的宣传语和图片应反映出我们邀请的是所有人进入与耶稣的关系。

别用一刀切的方案。社会是多元的,门训环境也应是开放、包容的,让人可以从真实生命出发,走向圣经真理的更新。

在后婚姻文化中,以关系呈现真理

葛培理牧师曾说:"救恩是免费的,但作门徒要付上一切。"若教会要触及这一代,就必须以神的话语为核心,勇敢进入艰难的对话。

耶稣深知与人建立关系的代价,并最终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那份白白赐下的礼物,是给每一个人的永生邀请,无论他们目前的生活处境如何。

因此,作门徒的代价,是愿意被神塑造、效法基督,并帮助他人也如此行。对那些刚刚开始跟随主的人来说,这是在"我想怎样活"与"神所设计的生命"之间的巨大冲突。我们可以成为像耶稣对井边妇人那样的朋友,并帮助其他人也走上这条路。

当我们以关系为基础,将神的真理带入人心,我们就以恩典、真理和爱来承担门训的责任。请勇敢与主日学或小组中同居的人展开对话,利用你所建立的关系,将他们带向耶稣。

成为一个欢迎所有人、带来生命更新的教会,成为门训的发射台。我们的目标是把人带到耶稣面前。愿我们睁眼察看,敞开心灵,敏于圣灵,去使万民作主的门徒。

资料来源:lifeway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