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互相寒暄、聊聊過去一週的生活後,教會的年輕人小組開始進入聚會正題並發布公告。今年夏天將舉行一年一度的露營活動,你把報名錶慢慢傳下去,讓有興趣的人填寫。當報名板傳到小組共同帶領人手中時,他的心頓時沉了下來。
那對已經來教會幾個月的年輕情侶牽著手走進教會,一起到場,甚至還參與服事。但報名錶上,他們填的是不同的姓氏。你趕緊掃了一眼他們的手指,發現兩人都沒戴婚戒。
你一直以為他們是一對,已經結婚了,或者至少訂婚了。老實説,在露營之前,這些都沒什麼關系。可是現在,幾周後的露營活動是個過夜行程,這就變得敏感了。他們很可能同居。你知道,他們也知道你知道——或以為你知道。而現在,房間裡彌漫著一個尷尬的問題:我們要談這事嗎?他們能參加過夜露營嗎?
當下社會,同居不是例外,而是常態
教會文化往往與周圍社會文化不同。我們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狀態、娛樂方式會有自己的看法,但只有當拿出真實數據時,我們才能真正理解社會當下這個問題的廣度:
· 接近三分之二(59%)的18至44歲成年人曾與未婚伴侶同居過。這一比例超過了曾經結婚過的人(50%)。
· 超過一半的同居成年人家中有孩子。
· 超過四分之一(27%)的單親父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相比之下,同居者為16%,而已婚者僅為8%。
· 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齡是28歲,男性是30歲。
· 在2015至2019年期間,四分之三的新婚夫婦在結婚前曾同居。
這意味著,大多數走進你教會的年輕人,要麼曾同居過,要麼正在同居。這與1965年截然不同,那時只有十分之一的婚姻是由同居開始的。
結婚前同居已成為主流選擇
從聖經的世界觀來看,我們看到這個世界在公然違背上帝為人設定的計劃。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七章寫道,親密關系是為婚姻所預備的。他高度評價像他一樣被呼召獨身的人,但也承認並非每個人都有能力或恩賜持守獨身。因此,對那些渴望親密關系的人來説,聖經的教導是明確的——要結婚。
然而,我們不能對世界的現實視而不見。《哥林多前書》9:22–23呼召我們採取主動,去接觸和影響這個世界。要「向什麼樣的人,就作什麼樣的人」,為要救一些人。這並不是要妥協福音或放棄聖經世界觀,而是承認當下復雜的處境,促使我們將人帶到耶穌面前,而不是被動等待他們來。
無論他們做出怎樣的選擇,他們都是人。他們掙扎,如同我們掙扎。他們需要教會提供一個值得擁有的朋友——一個請他們喝咖啡、願意傾聽他們故事,並帶領他們走上門徒之路的朋友。
順服聖經應由教會來引導(而非國家制度)
同居是門訓問題,不是法律問題。當教會把聖經的責任外包給郡政府的一紙婚姻許可時,也就放棄了影響婚姻意義的機會——婚姻是三方(男人、女人和神)合一的見證,是福音的縮影。
如果教會拒絕在一個人達到聖經標準之前去接觸他們,那就是違背了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四章的榜樣。耶穌以真實、帶著愛地對待井邊打水婦人——一個活在罪中、遠離神的人。他親自走近她,講述真理,充滿恩典,使她的人生被徹底改變。門徒驚訝他們的老師竟然和那個婦人説話,而婦人則驚訝於這位看清她一切、卻仍然接納她、並為她指引新出路的男人。
教會是人的事工,耶穌來是為了改變人心
耶穌不是單純講真理卻無愛心。當我們只關注「同居」這件事時,反而可能錯過了福音的核心。聖經所要求的順服遠不止一枚婚戒,而是借著悔改在基督裡得著新的身份。
教會需要在事工上全面看待同居現像
那麼,我們如何在教會中識別同居的現實,又不去認可它呢?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思考:
刻意設計能引發真實對話、邁向門徒訓練的事工模式。教會可以通過明確門訓路徑,為每個人(無論處境如何)設立明確的「下一步」。
檢查兒童事工,確保它不只是帶孩子來到教會,也能幫助年輕父母自己參與門訓。
裝備小組領袖,讓他們熟悉聖經,也懂得如何建立關系。下次帶領訓練時,可以專門探討如何與同居者進行健康的對話,鼓勵帶領者以愛傳達真理。
對「準新人」或「新婚」羣體的介紹要謹慎用詞,以免給年輕人造成混亂或排斥。讓人知道無論是單身、約會、還是戀愛中的情侶,都有適合他們的羣體。
全教會範圍的語言和溝通方式很關鍵。既然人口中超過一半是單身,我們的宣傳語和圖片應反映出我們邀請的是所有人進入與耶穌的關系。
別用一刀切的方案。社會是多元的,門訓環境也應是開放、包容的,讓人可以從真實生命出發,走向聖經真理的更新。
在後婚姻文化中,以關系呈現真理
葛培理牧師曾説:「救恩是免費的,但作門徒要付上一切。」若教會要觸及這一代,就必須以神的話語為核心,勇敢進入艱難的對話。
耶穌深知與人建立關系的代價,並最終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那份白白賜下的禮物,是給每一個人的永生邀請,無論他們目前的生活處境如何。
因此,作門徒的代價,是願意被神塑造、效法基督,並幫助他人也如此行。對那些剛剛開始跟隨主的人來説,這是在「我想怎樣活」與「神所設計的生命」之間的巨大衝突。我們可以成為像耶穌對井邊婦人那樣的朋友,並幫助其他人也走上這條路。
當我們以關系為基礎,將神的真理帶入人心,我們就以恩典、真理和愛來承擔門訓的責任。請勇敢與主日學或小組中同居的人展開對話,利用你所建立的關系,將他們帶向耶穌。
成為一個歡迎所有人、帶來生命更新的教會,成為門訓的發射台。我們的目標是把人帶到耶穌面前。願我們睜眼察看,敞開心靈,敏於聖靈,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
資料來源:lifeway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