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理克籌備廣播處女秀 為沮喪的美國打氣

鑒於社會彌漫沮喪的情緒以及日趨複雜的國際局勢,華理克牧師決定出馬開闢他個人福音大眾傳媒領域的處女地,希望力挽狂瀾扭轉美國的未來。

南加州馬鞍峯教會創辦人華理克是美國著名的福音派牧師。但與一些家喻户曉的名牧相比,華理克顯得有些「另類」,因為他獻身傳道以來一向拒絕透過電視、廣播等大眾傳媒傳講信息。

不過,華理克昨日在華盛頓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舉行的記者會上宣佈將於今年4月開始他個人的福音廣播處女秀,目的是藉著傳媒的影響力為沮喪的美國注入希望。

這個由華理克主領的福音廣播節目會透過「Salem通信」發佈,暫定從4月開始,週一至週五每天播放半小時。

在美國,不少超大型教會的牧師或者有威望的牧者都會在電視、廣播等大眾傳媒證道。很多年輕的牧師都巴不得走上電視螢幕,成為有影響力的媒體佈道家。

雖然華理克牧師偶爾會在一些電視節目上露臉,但他卻一直抗拒在電視、廣播傳講信息,這成為他雷打不動的一貫原則,也因此謝絕很多人發來的邀請。

華理克牧師曾坦承很怕自己被冠上「電視佈道家」的頭銜。但對很多傳道人而言,上大眾傳媒談道是求之不得的機會。所以,華理克拒絕大眾傳媒的固執已見讓很多人不解。

但在昨日的媒體集會上,華理克袒露自己思想轉變的心聲。他表示,之所以過去抗拒大眾傳媒佈道,一是怕粘上銅臭味,二是對傳統電視佈道風格仍存質疑,三是「分別為聖」的觀念根深蒂固,擔心他的教會變成「演播室」。

但是有鑒於美國社會彌漫悲觀、沮喪的情緒以及日趨複雜的國際局勢,華理克牧師下決心打破傳統觀念,進入過去他未曾涉足的領域,利用大眾傳媒的影響力來改變美國的風氣。

華理克表示,他能很深感受到美國最近幾年彌漫著沮喪的情緒,諸如天災人禍不斷、經濟復甦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黨派鬥爭激烈……

他還意識到由於網絡科技的發展,愈來愈多的美國人沉溺於虛擬世界而無法自拔,忽視了人與人的親切交往,導致美國人失去起初的禮儀和淳樸,變得更加冷漠和粗魯。

因此,華理克把自己的廣播處女秀命名為「每日希望(Daily Hope),」,用意是藉著真理的視角分析社會百態,傳遞出基於聖經的價值觀,從而為美國注入希望和活力。

此外,華理克還會在廣播節目中談論宗教自由問題,喚起人們對此的關注。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全球基督教的發展趨勢中,有許多令人鼓舞的跡像,但並非所有趨勢都值得慶賀。一份全球基督教狀況報告揭示了一些嚴峻的現實,這應當激勵基督徒更加熱切地禱告,並堅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講話時談及個人信仰,他強調基督教不僅僅是一套道德原則,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工作態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發言被保守派評論稱讚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領袖強調基督教價值觀對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