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牧師:從「內斂」到「外展」 教會轉型迫在眉睫

church planting

作為「北美大陸教會事工使團」和「華人牧者團契」的新任主席,張志剛牧師最近談及疫情之後北美華人教會所面臨的挑戰及轉型的需要。他認為,北美華人教會急需從「內斂」轉為「外展」型教會。

張志剛牧師於1992年來到美國,1993年蒙召之後開始走侍奉的道路。30年之後他辭去教會牧職,開始成為一名「吹號者」。在他看來,「教會已經被神逼到了死角,我們需要抓住神在當下賜下的契機,從'內斂'轉向'外展',從'事工導向'轉型'異象導向'。」

張牧師認為,傳統教會的「內斂」模式主要體現在對內部信徒的關註上,導致教會逐漸脱離了社會的主流視野。究其原因,北美社會50%為中產階級,這也是教會的主要羣體:生活安逸、注重自身安全。

除了教會中產羣體的阻力之外,傳統教會也存在文化上的障礙,這使得改變變得困難。例如,教會的內部文化可能會導致教會對新的變革缺乏反應。

這種內斂的光景和墨守成規的心態,對教會轉型帶來很大的阻力。那麼在這種趨勢下教會如何增長了?據他觀察,北美華人教會中傳統教會的「擴張」以「教會分裂」為主。比如,教會內部長執之間,或長執與主任牧師之間意見不合,通常這會導致教會分裂。

「與其被動等待教會分裂,不如主動開拓新的教會。」張志剛牧師提出,「需要有一批牧者帶領教會轉型,轉移教會的重點到外展和宣教之中。」如果不轉移教會的焦點,教會會變得「屬靈密度太大」,進一步,教會從「內斂」變成「內耗」,再演變為「內鬥」,最終導致教會分裂。

如何從「內斂」、充滿危機的教會,轉型為「外展」的教會?張志剛牧師認為,教會所建立的長老會與主任牧師之間的合一非常重要,長老會不要把主任牧師變成「僱工」,認同主藉主任牧師對教會的帶領,雙方在基督裏同心。確保教會把「大使命」放在第一位,保證宣講信息的福音性,在植堂策略上,邀請更多慕道友,不斷拓植新的小組。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說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

  • 美國最高法院因國家安全問題裁定支持TikTok禁令

    美國最高法院於1月17日已裁定支持TikTok在美禁令。這意味著社羣媒體平台TikTok敗訴,從本週日(1月19日)起,TikTok的應用軟件將在美國下架。

  • 讀書推薦:基督徒父母必讀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

    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許多父母發現,與孩子的關系和溝通方式變得更加復雜。加里·查普曼博士(Dr. Gary Chapman)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Things I wish I’d Known Before My Child Became a Teenager)為基督徒父母提供了一份寶貴的指南,幫助他們以愛心和智慧引導孩子走過這一階段。

  • 2025年值得背誦的12節勉勵經文

    新年的開始常讓人反思內心,並尋找能幫助自己保持自律或實現目標的方式。與其只關注個人目標和規劃,何不試著將目光轉向神早已為我們提供的寶貴工具——聖經,用它來引導我們前行?與其牢記那些可能被遺忘的新年計劃,不如記住12節聖經經文,每個月背誦一節,作為2025年的屬靈指南。

  • 和睦事工案例分享:職場疲倦者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

    在現代職場中,繁忙的工作節奏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常讓人倍感壓力。近期在「愛與衝突和睦事工」的《和睦下午茶》節目中,一位參與者以「疲倦的人」署名,傾訴了她的職場經歷:高強度工作、缺乏認可、不公平待遇,以及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