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普世教會協會在瑞士伯爾尼舉行了一場教會聯合行動,將集合了2萬7千個簽名的倡議書遞交給瑞士政府,呼籲政府和醫藥工業投入更大努力,為非洲的數千萬愛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提供藥物。
「每個感染者,在我眼中都是一名兄弟、姐妹、侄兒、侄女——就像我自己的親人一樣,」普教協秘書長Samuel Kobia説。他敦促醫藥工業在防治愛滋病方面不要再「將利潤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同時指出教會需要糾正將病人等同於「罪人」的錯誤觀念,而比同情更重要的是道德教育。他更表示,教會很少直率而坦誠地談論性的問題,這使其不能有力地阻止愛滋病通過性渠道傳播。
而在福音派教會,華理克牧師在其馬鞍峯教會召集的第一次全球福音派教會對抗愛滋聯合會議將於今天閉幕。從11月29日開始的这場研討會聚集了1千7百名來自全球各地的牧師、同工、政府官員、醫療專家及愛滋病感染者。大會上不僅有全體會議和工作坊,身在對抗愛滋第一綫的工作人員和愛滋病感染者也作出了十分感人的見證。
華理克牧師2003年在妻子的影響下開始接觸非洲愛滋病患者,觸目驚心的現實使他受到很大震動。隨後,他運用「標竿人生」運動所建立的網絡發起了這次大會。他在會上説,十分後悔自己沒有更早開始為幫助愛滋病患者採取行動。「我怎麽會錯過這個呢?是什麽矇蔽了我的眼睛?」他自問。「我們不能只關注人們屬靈的情況,也要照顧他們肉體的疾病。」
「當我們面對著愛滋病危機和錯綜複雜的巨大難題時,現實是讓人絕望的。但絕望只是開始,並不是結束。教會必須採取行動。……如果我們是基督的身體,就要像整個身體一樣行動起來。」
2005年,全球新增愛滋感染者500萬,使愛滋病感染者總人數達到4030萬。聯合國秘書長安南12月1日表示,雖然世界各國在對抗愛滋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這一工作的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他指出,如果不能扭轉愛滋病蔓延的趨勢,消除貧窮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也就無法實現。
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執行幹事Peter Piot在去年於泰國召開的第15屆全球愛滋病會議前表示,希望在對抗愛滋病方面加強與宗教組織的合作。他説:「帶著長遠的目光來看,只有信仰團體和宗教組織一直存在於(愛滋病防治的)歷史和未來。」
-
85歲華人名牧唐崇榮下週赴俄羅斯巡迴佈道 深入中亞挑戰福音硬土
著名華人佈道家唐崇榮牧師將於下週開啟俄羅斯巡迴佈道之旅,以85歲高齡奔赴四城十場聚會。十場聚會中七場以華語主講,三場採用英語宣講並同步翻譯成俄語及烏茲別克語,旨在突破語言壁壘觸及更廣羣體。
-
更多青少年意識到社交媒體弊端 卻難言「戒斷」
雖然當代青少年不再熱衷成為網紅,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為他們觀察世界的「數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越來越多青少年認識到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但距離大規模遠離這些平台仍為時尚早。
-
西方主導時代即將終結?亞洲領袖呼籲建立新型教會夥伴關系
在巴拿馬舉行的第三屆「基督超越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會上,馬來西亞衞理公會榮休主教華勇博士發出強烈呼籲,敦促全球南方教會領袖承擔全球宣教使命的領導責任,並建立不受西方神學主導或財務依賴的真正夥伴關系。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