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消息】2007年是马礼逊来华200周年纪念,为了加深信徒对基督教在华发展的认识,由信友堂和短宣中心合办的信仰与文化讲座,先后探讨了"鸦片战争"、"义和团"等课题,而在3月份最近一次的讲座就谈到"基督教与五四运动"。
承接上次的主题,基督教在义和团之血和火的试炼中幸存下来。洪予健牧师接著讲解了五四运动起来不久后,发生的另一场"非基运动"。五四运动后所有的矛头都对准一个敌人──就是基督教。洪予健牧师盼望与大家一起反省,当年基督教到中国时,中国人以刚硬的心来抵抗,可是上帝仍然有怜悯,让我们中国人,特别钗h海外华人仍然能认识祂。
二十世纪初期,基督教宣教爆发概说
从1900年到1920年,义和团全燃之后,举国上下从大动乱中醒悟过来,最后受苦的全是中国人。当时很多铁路给扒了,电线杆给拆了,那是完全排洋,很多西药库、出版社、活字印刷都被烧毁,完全是野蛮倒退的行为。事件以后清政府元气大伤,开始逐渐实行改良,1900年后政府实施一系列的改良政策,其中最大的是允扣鞲j的传教。这时基督教来华可以说是迎来了第一个春天,步入黄金时代。
当年1900年的几百个宣教士家庭被杀的事情刚刚发生,但是没有阻止西人宣教士来华宣教的热情,在1905年到1915年间,来华宣教士猛增55%。全国信徒从1900年8500人增加到1920年36万6千5百24人。
此外,教会从300所发展到1万所。教会又大量开办学校,如在广州,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学生达24万5千人。其中又创办了14所基督教大学,著名的有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圣约翰、沪江,为中国后来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这些大学都是从西国派来老师,其中有宣教士3000人从事教育工作,他们自己带粮、自己教,给学生奖学金,为他们建校舍,主要是为了帮助中国复兴起来。当时有1万人以上中国教科员直接服务于教会学校,也算开辟了一个就业之途,看起来疯狂反对基督教被减除,基督教迎来了新的春天。
洪牧师说,我们在这里迎接了基督教来华200周年,其实庆祝100周年的大会是在1907 年于上海举行的。从4月25日至5月8日,召开来华宣教100周年大会,那次规模空前,代表参会的政府代表500人,西国宣教士500人,列席代表670 人,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宣教大会。各个宗派来自所有西方国家的宣教士达到这么多,主调是欢喜感恩。
自从大会以来,千万中国人民对基督教信仰派别已经明显变得友善,让中国知道完全不必对福音教会感到恐惧,而且教会会帮助中国走上变化的路。当时变法维新,变法图强是口号,中国就是要改变,所谓改变很鼓舞人的,这个时候他们是帮助大家做这个事情。
洪牧师续说,欢喜感恩在中国宣教的担忧没有了,但让人担忧的是来华宣教100年了,宣教的重要任务还是主要由西方宣教士担当,当时杰出的中国领袖缺乏,很少有中国本土的人才担任。可见当时很多人愿意到教会学校就读,是看中将来的前途,他们来学外语、学数理化。虽然说是教会学校,但也要维持普通学校的高水准。因此大会感到忧虑,希望成立25人的组织委员会推动成立中华基督教联盟,为要帮助中国教会自己站起来。
-
香港一牧者解析"离堂文化" 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改革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
在教会谈论政治可以吗? 台湾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议题难以避免,对"教会里对是否应该谈政治"的问题,众说纷云。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群体中面对政治讨论?台湾基隆教会本堂传道庄迺民近日在YouTube频道提出三大思考重点供信徒参考。
-
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与新教信徒
根据德国"世界观信息服务"(Fowid)研究小组2024年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无信仰人群成为该国最大的"宗教"群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