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大会|冯浩鎏:教会放下恩怨,彰显上帝伟大

在今日(25日)的洛桑世界福音会议上,海外基督使团(OMF)全球大使、第四届洛桑世界福音会议项目主席冯浩鎏医生发表了主题演讲,讲述早期基督徒如何在迫害中坚持使命,见证福音的扩展。他强调,教会历史中神反复使用的关键策略就是苦难与迫害,因为迫害无法摧毁教会,反而是妥协才会带来致命影响。

门徒的使命

冯浩鎏从《使徒行传》讲述了1世纪安提阿教会的故事,指出安提阿是使徒保罗首次使用"基督徒"一词指称耶稣追随者的地方。新约圣经中"基督徒"一词只出现了3次,而"门徒"则出现了246次,这表明早期基督徒的身份更倾向于"门徒"--全心全意献身于基督的学习者。

迫害无法消灭教会

《使徒行传》记载,耶路撒冷教会遭受逼迫,门徒分散到各地,然而他们并未停止传道,反而通过房舍间的交流继续传扬福音。正是在迫害的背景下,福音传播到安提阿等地,教会得以迅速成长。冯浩鎏指出,历史证明了苦难和迫害从未能够摧毁教会,反而让福音传播得更广、更深。

无名门徒的跨文化传福音

早期被分散的门徒并非教会的领袖,而是普通的基督信徒。尽管他们面临不确定和不稳定的环境,但依然无畏地传扬福音。这一跨文化的传福音运动由无数无名之辈推动,他们将福音带给了希腊人和外邦人,促成了教会的跨文化扩展。

放下恩怨,见证神的伟大

冯浩鎏分享了他在伦敦大学档案部看到的无数为中国福音献身的无名英雄的记录。他感叹,像戴德生这样的宣教士虽为人所熟知,但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基督徒,他们的名字未被历史铭记,却为福音的传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冯浩鎏强调:"当教会放下自己的恩怨时,才能真正看到上帝的伟大。"

福音摧毁隔阂

《使徒行传》11章20至21节记录,安提阿教会的信徒们跨越了文化和信仰的冲突,将福音传给了希腊人,促成了教会的跨文化合作。冯浩鎏指出,福音的力量能摧毁隔阂,将曾经对立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为基督的国度努力。这一段时期也是教会成长的重要时刻,圣灵的工作赋予了信徒力量,彰显了福音对社区的深远影响。冯浩鎏认为:"在这里,我们看到神的工作如何影响了一整个社区,所以当我们努力去理解这一切时,就能看到福音的影响力正如洪流般席卷而来。" 

  • 宣教环境巨变,国际伙伴如何继续与中国教会同行?

    宣教环境巨变,国际伙伴如何继续与中国教会同行?

    随著中国宣教的黄金时代逐渐远去,事工的动态正在发生剧变。外籍工人被迫离开,当地教会面临日益加剧的打压。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信徒群体如何继续支持并与亲爱的中国弟兄姊妹同行?最近的一次旅程让我深刻思考一种新的伙伴模式,以及神如何继续倾注祂的爱,并在中国开展祂的工作。

  • 特朗普政府签署法令 禁止男跨女参与女子运动

    美国当前总统特朗普于2月5日签署行政命令,正式禁止生理男性以女性身份参加女子运动。

  • 2025全球差传数据出炉:亚洲未得之民最多 宣教资源分配不均

    香港差传事工联会近日发布《2025全球差传数据》。针对全球差传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四项观察,发现全球只有3%宣教士被派往未得之民地区,而教会用于差传的奉献亦不足一成。

  • 为什么这么多超大型教会似乎存在腐败?

    近年来,超大型教会(Megachurches)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坦白说,其中一些批评是完全有道理的。在许多人看来,这些教会更像是运作成熟的商业机构,而不是单纯的敬拜场所——它们拥有庞大的预算、华丽的布道制作,有时甚至是牧师家族成员充斥教会薪资名单。正因如此,人们常常会问:"超大型教会是否腐败?" 这是一个合理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呼吁推动贸易外交手段 改善中国宗教自由状况

    在2025年2月4日举行的国际宗教自由峰会(IRF Summit)上,关于如何通过结合贸易与人权议题,改善国际宗教自由状况的讨论成为一场分会的重点。这场分会讨论了美国如何利用外交手段和贸易杠杆,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特别关注国"(CPC),改善宗教自由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