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學專家科林斯DNA研究後成基督徒:相信上帝才是最合理的選擇

弗朗西斯•科林斯(Francis S. Collins)。
弗朗西斯•科林斯(Francis S. Collins)。

曾被任命為價值30億美元的「國際基因組計劃」負責人、現任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院長的遺傳學家弗朗西斯•科林斯(Francis S. Collins),在2004年當他完成了33億對核苷酸的測序後,驚覺上帝對每樣生物設計的精細和完美,由此催生他對信仰更加的追求和認識。

早前科林斯向媒體表示,過去他一直認為信仰是建立在純粹的情感和無理的爭論之上,然而現在對於神存在的合理性,人們可以有非常堅定的實例,並坦言自已早先作為無神論者的説法「我知道沒有神」是最不可辯護的。

科學與信仰的契合

這項被吹捧為當時「最負盛名的科學工作之一」的基因組計劃不僅為某些遺傳性疾病帶來了治癒的希望,而對科林斯而言,DNA分子順序的精細完美,從最基本的層面來看就是一個奇跡。他告訴《國家地理雜誌》,在遵循精確的數學公式法則和複雜性之下,任何一位開明的觀察家都會被迫承認所有這一切的背後必定是有個「必定存在的」,這是在可以用科學闡明的道理之外。

他在2006年的書《上帝的語言》(The Language of God)中寫到了自己的想法,生物學、天體物理學和心理學都支持對上帝的信仰。翌年,他更創辦了BioLogos,彙集了追求科學和信仰統一的科學家們。

他指出一旦正確地被理解和尊重,科學與信仰其實是可以相互豐富和補充的,比如:為什麼會有物質、人們為什麼存在等科學無法回答的非常重要的問題,而信仰正是為找到答案提供了更好的途徑。對他的信仰來説,「道德律」尤為重要,在他成為信徒28年之後,道德律才成為形如神的最強路標。

萌生對信仰的好奇

科林斯成長於一個不可知論的弗吉尼亞州家庭,自醫學院畢業後他形容自己是一位成熟的無神論者。但他的信仰隨後因為一位病人受到了質疑,也開始意識到自己不知道所信仰的是什麼,當聽到別人在就宗教和信仰是一種迷信的説法進行爭論時,他卻打量「這可能就是我所相信的。」

畢業於耶魯大學研究生院的科林斯説,他對於宇宙中的一切幾乎都可以用一個「二階微分方程」來描述感到十分驚訝。在獲得量子力學的學位證書後,他投身藥學,並看到有人患了絕症沒有不責怪上帝,相反信仰似乎給了他們力量,改善了他們的癥狀。「他們有可怕的疾病,但他們並不會逃避,相反,他們依靠神,依靠他們的信仰,把信仰作為安慰和信心的來源,」他坦言不知何故,但卻引起了他對信仰的好奇。

動搖對於信仰上帝的假設

因此,科林斯做了一個決定,在真正的瞭解信仰是什麼之前,拒絕世界上任何關於信仰的觀點,而作為一名科學家,沒有數據就不應該做出決定,於是他開始讀C.S.路易斯的《返璞歸真》(Mere Christianity)。他説,那並不是容易或有趣的閲讀,那是痛苦的,結果是他對於信仰上帝的假設動搖了。 

他説_也之所以開始信仰,是因為覺得它是有道理的、合理的,因為當以數據呈現出來時,它是最合適的選擇,對他而言這是一個新的概念。27歲的科林斯在對神的質問上掙扎數月後,最終找到了答案。有一天,當他徒步在喀斯喀特山脈旅行時,感受到上帝創造的偉大,他向着神回答「是」。那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他自言自己再也沒有回頭。

確認成為一名信徒

然而一開始,分享自己的信仰對他來説並不容易。像大多數科學家一樣,以精神世界觀的方式接受某些東西,會被人認為有些服軟,不符合科學家應有的對待所有事物「拿出數據」的態度,但現在,他對信仰是如此開放,以至於他開始與無神論者爭辯。

對於在某個時刻確實認定自己成為了一名信徒,科林斯坦言內心經過兩年的掙扎,逐漸得出結論,相信神才是最合理的選擇,但是對於要否跨出這一步的掙扎,他説在一個美麗的秋日,在西北登山時,在他心中比平時更加清晰了,因為沒有了往常的分心,因為他覺得再也無法抗拒。就在那一天他成了一名信徒。

2005年,科林斯與基因組的同事克萊格•凡特(Craig Venter)一起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 World Report)和哈佛大學公共領導力中心(Center for Public Leadership)提名為「美國最佳領袖」。

  • 宣教環境巨變,國際夥伴如何繼續與中國教會同行?

    宣教環境巨變,國際夥伴如何繼續與中國教會同行?

    隨著中國宣教的黃金時代逐漸遠去,事工的動態正在發生劇變。外籍工人被迫離開,當地教會面臨日益加劇的打壓。在這樣的環境下,國際信徒羣體如何繼續支持並與親愛的中國弟兄姊妹同行?最近的一次旅程讓我深刻思考一種新的夥伴模式,以及神如何繼續傾注祂的愛,並在中國開展祂的工作。

  • 特朗普政府簽署法令 禁止男跨女參與女子運動

    美國當前總統特朗普於2月5日簽署行政命令,正式禁止生理男性以女性身份參加女子運動。

  • 2025全球差傳數據出爐:亞洲未得之民最多 宣教資源分配不均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近日發佈《2025全球差傳數據》。針對全球差傳現狀及未來趨勢進行四項觀察,發現全球只有3%宣教士被派往未得之民地區,而教會用於差傳的奉獻亦不足一成。

  • 為什麼這麼多超大型教會似乎存在腐敗?

    近年來,超大型教會(Megachurches)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坦白説,其中一些批評是完全有道理的。在許多人看來,這些教會更像是運作成熟的商業機構,而不是單純的敬拜場所——它們擁有龐大的預算、華麗的佈道製作,有時甚至是牧師家族成員充斥教會薪資名單。正因如此,人們常常會問:「超大型教會是否腐敗?」 這是一個合理的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 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呼籲推動貿易外交手段 改善中國宗教自由狀況

    在2025年2月4日舉行的國際宗教自由峯會(IRF Summit)上,關於如何通過結合貿易與人權議題,改善國際宗教自由狀況的討論成為一場分會的重點。這場分會討論了美國如何利用外交手段和貿易槓桿,推動包括中國在內的「特別關注國」(CPC),改善宗教自由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