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迪神學院教授袁幼軒的父母近日在紐約豐收靈糧堂講述,神怎樣帶領他們度過等待浪子袁幼軒回家的那段艱難的日子。他們告訴大家,首先是要有正確的態度,其次是在生活中彰顯基督。
袁幼軒曾經是同性戀和吸毒販毒者,但是他之後改變成為神學院的教授。他巨大的改變離不開他父母長期不懈的努力禱告。他們在分享中告訴大家,其實浪子離開家,最痛苦的是他們的父母。面對著浪子一次又一次的刺傷他們的心,神首先帶領他們學會了正確的面對這件事情的態度,並糾正了他們四個錯誤的觀點。
教養孩子的四個錯誤觀念
一、孩子叛逆不是我們造成的
袁幼軒的父親説,很多父母對自己孩子叛逆很內疚,認為是他們造成的。那些父母不僅責備自己,而且也責備配偶。甚至教會朋友看到孩子叛逆,也認為是孩子 的父母沒有教育好。他接著説,即使在創世紀,亞當和夏娃的父親是完全的天父,並且只有一個誡命,亞當和夏娃還是背叛了神。雖然他也仍然認為,當時如果自己再做好一些就好了,但是腓立比書3章13節鼓勵他們,忘記背後,努力做好眼前應該做的。
二、孩子的叛逆不是父母能解決的
袁幼軒的母親説,以前她認為什麽事情她只要下定決心,都可以做成。但是在孩子悖逆這件事上,她卻發現,自己無能為力。當她要孩子在同性戀和家當中選擇一個時,孩子卻毫不猶豫的選擇同性戀,離家出走了。當時既面臨婚姻破碎的她,絕望到了極點。接著他父親就用路加福音17章浪子出走時,父親沒有追孩子的行為, 告訴大家當孩子悖逆時,要忍耐、交給神。如果父母更多的插手,不僅孩子會更加藐視父母,反而也會阻擋神的工作。
三、我們的孩子不屬於我們
袁幼軒的母親説,她之前認為孩子是她的生命,她所有一切都圍繞著孩子轉,以致於孩子成為了她的偶像。袁幼軒的父親接著用亞伯拉罕獻以撒的例子告訴父母們,應把孩子摆在祭壇上,要將孩子交給神,降服於神的計劃。
四、孩子完全降服基督
袁幼軒曾因販毒被抓,母親分享説,當時夫妻兩人出庭並不是為了為兒子減刑,而是為了讓兒子所受的刑法足夠他能順服神,她藉此來勸大家不能溺愛孩子。袁幼軒的父親接著用大衞王沒有對犯了殺人罪的兒子押沙龍進行管教,導致他最後背叛的例子,指出孩子不能完全順服主耶穌,是孩子叛逆的最主要原因。
神不僅僅讓袁幼軒的父母明白了面對孩子叛逆的問題時應有的態度,他們也學習到應該要在生活中彰顯神的榮耀。他們分享了彰顯神榮耀的四種方式。
彰顯神榮耀的四種方式
一、藉著自己的破碎彰顯基督
袁幼軒的父母説,不僅孩子有罪,父母也是有很多罪。如果帶著憂傷痛悔的心為自己的罪禱告,讓孩子能看到你裏面的耶穌的生命時,孩子的生命也會改變。
二、藉著每天的靈修彰顯主
袁幼軒的父親説,孩子是否能從父母的身上看見主、父母與神的關係是否活生生、父母是否是新造的人等問題其實是非常影響孩子的。他告訴大家不能做星期天基督徒,而是要讓孩子能看到父 母的更新。接著袁幼軒的母親,用自己每天的靈修,自己的靈命的改變,見證孩子看到父母的改變之後,孩子的生命也得到了照亮。
三、藉著婚姻彰顯耶穌
袁幼軒的父親説,耶穌和教會是完全的愛的關係,如果婚姻中把這種愛的關係顯現出來,不僅可以讓孩子認為家是一個避風港,而且孩子也會尊重父母,知道怎麽去愛父母和別人。
四、帶著感謝的心彰顯耶穌
袁幼軒的母親説,不管順境還是逆境,帶著感謝的心,看到神的祝福。她用袁幼軒被捕使她看到主的祝福的例子,告訴大家「神一直都在幫助我們、愛我們,神是信實的」。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