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是距離南亞海嘯發生整整一週年的日子,基督徒羣體呼籲世界人民以哀悼與禱告來紀念災難。印尼、斯里蘭卡等受害最嚴重的環印度洋國家及美國等各地在當天也都紛紛舉行各種紀念儀式以追思海嘯中罹難的22.3萬人。海嘯發生一年以來,全球各界紛紛展開各種形式的救援行動,基督教團體在其中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印尼等受災國及世界各地舉行大規模追思儀式
印尼、斯里蘭卡是海嘯受災最為嚴重的國家,兩國都舉行了大規模的紀念儀式。據CNN報道,印尼全國民眾在總統蘇希洛(Susilo Bambang Yudhoyono)的帶領下,於當地時間早上8時16分舉行一分鐘默哀儀式。蘇希洛表示「讓我們低頭默哀,為在海嘯中數以千計失去生命的靈魂禱告」。
路透社亦報導,斯里蘭卡全國亦將在當地時間早上9時半為此災難默哀,同時境內的教堂、清真寺與佛教寺廟中鳴鐘表示哀悼。同時,國旗亦降半旗,新任總統拉賈帕克薩(Mahinda Rajapakse)主持長達兩分鐘的默哀儀式。另外,印度教、基督教、佛教和穆斯林不同信仰團體神職人員聚集在遭海嘯掀翻火車事故現場的南部城鎮Peraliy,為事故中喪生的近1,000人唱誦禱文。
此外,數千個表達哀思的花圈與燈籠漂流在泰國南部的Khao Lak海灘,總理塔信(Thaksin Shinawatra)亦參加了當地的海嘯紀念碑奠基。印度的兒童則穿起白衣表示對海嘯名數千名罹難的同胞的哀悼。同時,印度安達曼和尼可巴羣島居民也在各村燃起蠟燭,默哀追思。
美國總統布殊亦在本週一發表悼念聲明稱:「海嘯發生這一年來,美國所有的信仰團體與世界各個民族團結合作,一起紀念海嘯災難與解決遺留下的問題。願全能的神安慰所有受災者,並在以後的時間裏面繼續給他們力量。」
眾多基督教團體在海嘯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亞海嘯發生之後,眾多基督教團體——包括基督教世界救濟會(Church World Service )、國際人性居住組織(Habitat for Humanity International)、世界信義救援組織(Lutheran World Relief )、救世軍(The Salvation Army)、世界救濟(World Relief)、Food for the Hungry、MAP International等——馬上投入到災區緊急救援,並繼續展開房屋、就業、教育等各種災後重建的服務。
世界宣明會一年來全球共籌得3億6,090萬美元(約港幣28億1,500萬元),香港區則籌得港幣逾2億1,500萬元,而宣明會首年救援工作共動用1億4,700萬美元(約港幣11億4,700萬元)。
據夫裏茲研究所(Fritz Institute)近期的一項調查稱,世界宣明會在此次各界對於印尼與印度的海嘯救援服務中表現最佳。世界宣明會亞洲海嘯回應隊(Asia Tsunami Response Team)的負責人Curtis表示:「這一年是很多不可能變成可能的一年。通過如此眾多人士的奉獻與獻身,發生了一系列的奇蹟,使許多看上去很難時間的救援計劃和目標最終都得到成執行並實現。我們在許多事情上清楚的看到神的恩典,看到神在用他大能的手幫助我們。」
香港基督教團體積極援助南亞海嘯災民
世界緊急援助(香港)在海嘯發生之後,迅速將五箱貨櫃的人道救援物資,送到印度及斯裏蘭卡災民的手中,並於今年2月組織了「愛心救援隊」前往Batticaloa進行第2階段的救援工作。現在值海嘯一週年紀念之際,他們正為當地東岸重災區Batticaloa進行第3階段重建生活的工作。
救世軍則將為災民提供適切生活環境作為自身承擔的使命之一。救世軍港澳軍區日自去年海嘯發生至今共收到港幣捐款6,500萬元,其中3,900萬元已投入災區救援及重建服務。同時計劃展開3至5年的重建計劃,並將餘下的捐款按災區需要再作分配。
-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屏幕主導的時代,久坐不動是常態。大衞·馬西斯牧師(兼作家)經過十年規律運動與靈性默想,開創性地提出「運動神學」——基督教的運動觀。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暫譯《運動神學簡論》)將聖經智慧與現代運動科學相融合,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實踐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術誕「三人DNA嬰兒」用人類胚胎實驗引倫理爭議
近日一項基因工程技術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學家和基督教倫理方面的的擔憂。英國使用三人的DNA創造嬰兒以預防致命的遺傳性疾病,據悉過去五年內已有8名「三人DNA寶寶」出生——除父母DNA外,這些嬰兒身上還會有0.02%來自另一位女性的遺傳物質。
-
可持續宣教研討會:「關係優先」成21世紀新模式
「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傳聯會羅兆麟牧師指出華人教會半世紀宣教迷思:追求數字、各自為政,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他疾呼「關係」才是永續關鍵,強調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連結,翻轉傳統量化思維。
-
全球華人宣教會議綫上舉行 聚焦21世紀門訓與契機
第五屆全球華人宣教網絡會議於2025年7月6至12日舉行,今年以「華人教會的門訓與契機」為主題,涵蓋兒童與青少年事工、長者、聖經研讀、保羅書信、啟示錄及現代科技(如AI)等多個面向。會議由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海外校友會所設立的「信望愛宣教動員中心」主辦,為自2021年以來連續第五屆舉辦的全球華人網絡宣教會議。
-
被禁普林斯頓大學女子田徑賽 跨性別運動員興訟
一名自認為女性的男性運動員,因被取消女子田徑賽的參賽機會,現正向普林斯頓大學及相關體育官員提出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