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據伊拉克新聞社報道,本週二在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短短24小時內,三名基督徒被殘殺。
據「伊拉克之聲」通訊社消息,一名男子和他的父親在工作處被槍殺。而在另一區,一不知名持槍者闖入一家藥房,殺死了正在那裏工作的一名基督徒助手。知情者表示持槍者逃去無踪,但沒有提供更詳細經過。
摩蘇爾是尼尼微省首府位於巴格達西北250英里,該城是亞述基督徒的歷史中心,亞述人把它看爲自己先祖的生養之地,它也擁有著僅次於巴格達的第二大基督徒社區。摩蘇爾城原址在底格裏斯河西岸,正對東岸的聖經古聖城尼尼微。包括約拿和那鴻等幾位舊約先知的墳墓正是在此處。
儘管追溯現在伊拉克地區歷史,6000年前,亞述人才是當地的居民,但現在他們的基本人權卻被剝削,且不斷受到襲擊。這幾年,伊拉克基督徒不斷受到遜尼派和什葉派基地組織恐怖集團的襲擊。誘拐、恐嚇、教堂炸彈襲擊和殘殺已經成爲威脅伊拉克基督徒社區殘存的重大威脅。
2003美伊爭前,伊拉克有約140萬基督徒,但現在數字已直降到不足50萬。據聯合國難民專員,因著迫害和動蕩,基督徒成羣結隊的離開伊拉克,佔了難民總數的一般,儘管他們只佔當地總人口的3%。
最近,伊拉克國會通過新的省選舉法,取消了省議會爲少數權利保留席位的條律,這將使基督徒更加艱難。沒有了限額法,基督徒和其他少數羣體害怕在國家徹底失去了聲音:「我們不想移民到美國或英國,我們想留在伊拉克並且在議會和立法機構有我們自己的代表。」一位巴格達的牧師説:「我們渴望著弟兄的聯合精神,像伊拉克人能與穆斯林及其他民族一樣共處一樣得到平等對待。」
-
《重審基督》作者史特博新書拆解瀕死個案 引證天堂存在
著名基督教作家的史特博(Lee Strobel)出版新書,以全新視角剖析瀕死經歷、神秘夢境等現象,作為不同宗教背景人士及基督教懷疑論者接觸基督教信仰的一個窗口。
-
劉彤牧師證道中剖析基督徒的「瑪利亞情結」與「馬大困境」
劉彤牧師在證道中剖析教會中常見的兩大信仰困境——「瑪利亞情結」(過度追求屬靈表象,輕忽實際行動)與「馬大困境」(忙於事工卻失去喜樂)。他強調,信徒應明白神的呼召、發掘聖靈恩賜,並在「熱情與世界需要相遇」的地界上忠心服事。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堅定支持羣體
皮尤研究週一(4月2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執政表現。皮尤宗教與公共生活項目研究員奇普·羅託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項議題的支持率上顯著突出,該羣體絕大多數認可現政府的施政方向。」
-
「5.1全球工作信仰日」洛桑及福音派聯盟聯合推出眾多華人機構響應
洛桑及WEA推出的「全球工作信仰日」(GDFW)將於明日五一勞動節首次啟動,在全球50多個城市同時舉行,以祈禱和慶祝活動在職場中點燃信仰。
-
台灣牧師吳惠蘭呼籲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領袖及華語教會羣體
在近日於巴拿馬舉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與亞洲基督領袖會議)上,來自台灣的吳惠蘭牧師作為全球宣教領導層中的年輕聲音,為大會帶來嶄新視角。她呼籲全球宣教運動的未來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輕一代及華語教會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