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祭祖禁烧香? 学者:信耶稣才重要

信徒祭祖禁烧香? 学者:信耶稣才重要
信徒祭祖禁烧香? 学者:信耶稣才重要

基督教自1807年由宣教士马礼逊传入中国二百多年,在中华文化礼教及社会风俗方面不时引发争议,如基督徒敬祖时可否烧香,有牧者及研究俗文学的学者就此问题分析。

献花代烧香 勿被社会误为拜偶像

台湾信义会真理堂主任牧师杨宁亚在《神国》期刊发文分析,新约《圣经》也有记载烧香:"他们拿著琴和盛满了香的金炉;这香就是众圣徒的祈祷。"及"另有一位天使,拿著金香炉来,站在祭坛旁边。有许多香赐给他,要和众圣徒的祈祷一同献在宝座前的金坛上。那香的烟和众圣徒的祈祷从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神面前。"(启示录5:8;8:3-4)。

杨牧师指,圣经中的"香"代表众圣徒的祷告,如同馨香火祭升到神面前,因此烧香的火祭单单献给神。对于大部分民族以烧香表达他们对神明的祭,这与旧约中的"香" 意义截然不同。

或有基督徒表示,烧香只是表达慎终追远的心意并不代表祭拜。杨牧师认为,"每个人的行为不能仅按照自己的感觉来界定,也要顾及周围的人如何诠释。按传统文化的认知,一般烧香是祭鬼神的行为。就如哥林多前书探讨的『祭肉』议题,倘若别人看见你吃祭拜过的食物而被绊倒了你就最好不吃。"

因此,杨牧师建议基督徒用献花、修订家谱来表达慎终追远的敬意,以取代被社会大众认为是象征拜偶像的烧香。

烧香非重点 信谁才重要

俗文学研究学者陈舜仪回应台湾去年有传闻政府打算禁止烧香一事,在福音网站贴专文"烧香与十字架"借此讨论基督徒应否烧香。

陈舜仪承认,旧约时代敬拜耶和华也是烧香的,所以烧香与否不是关切的核心问题,他指问题在于"如果你不烧香,却还是在拜原来的『神明』,这对我们有甚么益处呢?"

对于有人批评烧香是人和神沟通的凭借,就像基督教的十字架,若要把教堂的十字架拆掉基督徒能否接受。

陈舜仪澄清,十字架只是一个记号,基督徒与神之间的桥梁并不是十字架,而是基督耶稣自己,祂是赐生命的灵住在信祂的人里面。把教堂的十字架拆了,对于明了信仰真义的信徒来说无关痛痒,反正连主耶稣已被拆了,即肉身都已被钉,物质的十字架被拆也算不得甚么。

他更指,"如果有人过于尊崇十字架,就像有些人过于尊崇教堂里的圣徒像,反而会演变成拜偶像。"

因此陈舜仪重申,以现今的时代来说,少烧香不烧香固然是好,但重点是"决定相信谁才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