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敬拜 撒旦常給我們的10個謊言

Worship

敬拜是基督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幫助我們鞏固與神的關係,提醒我們專注於祂的話語。正如人體需要食物和水一樣,我們的靈命健康也依賴於敬拜。沒有敬拜,我們的心就會變冷,我們的信仰也會枯萎。

聖經告訴我們,魔鬼會不擇手段地將我們與神分隔開來。《彼得前書》5:8甚至警告我們:「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

我們的敵人會等待、策劃,並伺機尋找我們生命中的任何弱點。毫不奇怪,他會試圖破壞我們的敬拜。在未來的日子裡,務必要穿上神的全副軍裝,並防止這10個謊言奪走你的喜樂!

1,敬拜完全關乎你自己

你需要一個充滿敬拜氛圍的環境、充滿敬拜感的音樂,以及在一座具有敬拜感的建築裡。如果禮拜的領導者沒有做得恰到好處,而你無法敬拜,那就是他們的錯。

2, 你應該從敬拜中「得到些什麼「

如果你離開教會時無法明確説出你「從禮拜中得到「了什麼,那麼有人極大地辜負了你。

2, 敬拜無關緊要,毫無意義

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正在相信這個謊言。你只需看看如今有多少人完全不去教會參加主日禮拜。

4, 只有激動人心、充滿情感的敬拜才有意義

如果敬拜不是大聲的、快速的、強烈的,那它就不算數。

當聽到人們貶低那些更傳統、更剋制、更正式的敬拜方式時,你會明白這個謊言已被接受。我們常説敬拜儀式沉悶、死氣沉沉、令人昏昏欲睡、冷漠無情。人們是否想到,唯有天父才是敬拜的唯一裁判?

5, 你所奉獻的質量並不重要

閲讀舊約的《瑪拉基書》可以看到這種愚昧。當時,人們將有病的動物作為祭品帶到聖殿。天父不是傻子,祂明白何為侮辱。

你奉獻的數額和你敬拜的真誠都很重要,但這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那位寡婦(馬可福音12章)投了兩個小錢,但主説她的奉獻是當天最大的。這裡的要點很明顯:奉獻的重量來自於它對我們的價值。

6, 建築結構必須有助於敬拜

我的朋友麥克·坎納迪講述了一位美國傳教士的故事,這位傳教士去了一個他(麥克)曾經擔任傳教士的非洲國家,並向那裡的信徒講授如何建造教堂和主日學空間等。麥克笑著説:「那裡的人知道如何舉行教會:在最近的一棵芒果樹下。「

7, 別人都比你敬拜得好

只有你會感到無聊、難以集中注意力,並且在禱告時思緒飄忽。

8, 你微不足道的敬拜對主來説是一種侮辱

與其冒犯主,不如你乾脆不來。

9, 我們付錢給牧師來為我們敬拜

我們的工作是來教會觀看他們的表演,然後進行評論。如果我給了他們及格的評分,那麼我的工作就完成了。

10, 敬拜是一種被動的活動

當我們的敬拜領導者做好自己的工作時,我們就會敬拜。敬拜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而不是我們主動去做的事情。我是否有感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可以勾掉本週的敬拜。(資料來源:crosswalk)

  • 【使命商道論壇】使命營商之道:要喜歡傳福音,亦要喜歡做生意!

    【使命商道論壇】使命營商之道:要喜歡傳福音,亦要喜歡做生意!

    City Director 白金銘(Jimmy Pak)2000年設立一家IT和商業顧問公司,5年前與職場學院(IMT)的創辦人保羅·史蒂文斯(Paul Stephen)建立了香港職場轉化學院。他在會上說,基督教信仰的企業家和社會業界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包括廢除奴隸及讓小兒麻痺症消失。他相信基督徒聚在一起發揮影響力時能解決社會一些深層的問題。

  • 好萊塢明星分享洛杉磯大火動態 表示「我們信靠上帝」

    好萊塢明星克裡斯·帕拉特(Chris Pratt)在洛杉磯附近的野火發生後首次回到家中,並於1月22日更新了災後動態。這位直言不諱的基督徒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視頻,感謝大家的禱告和支持。他表示,盡管損失慘重,但「我們堅韌,並且信靠上帝,把這一切視為一種祝福。」

  • 帶著「重刑犯身分」就職的總統 

    川普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被判重罪,帶著「重罪犯烙印」上任的總統。「愛與衝突和睦事工」會長劉哲沛律師從法律和信仰的視角,將川普的經歷與保羅在捆鎖中的福音見證相聯系,強調悔改、更新和恩典在基督信仰中的核心意義。他也指出,無論世人的身份如何,每個人都可以因信靠耶穌基督而被赦罪,成為神的兒女,獲得真正的自由與盼望。

  • 教會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難所:福音派領袖支持執法進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員會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領袖託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開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執法新政策。他強調:「教會是罪人的避難所,但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庇護所。如果這些教堂收留了謀殺犯、強奸犯或其他非法進入美國的犯罪分子,那麼政府完全有權力進入並將他們帶走。」

  • 約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讀經計劃開始了 如何把聖經故事運用於個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問約翰牧師》播客中,約翰·派博牧師探討瞭如何將聖經中的故事運用到個人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