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死﹖"的问题正在台湾再起风波。事缘去年12月初,一名凶手曾文钦随机将一名10岁男孩诱骗后割喉杀害。被捕后他表示杀人目的是想吃"一辈子免费牢饭",更嚣张地表示"反正在台湾杀一、两条人命也不会被判死刑!"震惊全台。
"反正在台湾杀一、两条人命也不会被判死刑!"一说,引起社会极大愤懑,亦促使法务部随即于21日作出"末日宣判",作出枪决六名死囚的决定,再度激发一直以来长期争论的死刑议题。
台湾社会存在两种分歧。台湾的儿童权益团体在网路发起联署,一周后逾十万份民意支持处决凶手。亦有调查显示近八成民众支持死刑,以阻吓严重罪行。支持死刑者多站在受害者立场,认为杀人者既剥夺死者的生存权,亦只有凶手"一死"方能彰显公义,且给受害者家属安慰。
有基督徒支持此种观点,认为死刑能使上帝的公义得到高举。《独者》期刊总编辑柯志明曾表示国家要透过如此的刑罚,才能宣告法律保障生命的价值,亦认为侵犯者要付出代价。但此观点多从彰显公义出发,与一般大众的"以牙还牙"的复仇心态相异。
另一边厢,台湾的废死联盟却反对"以暴易暴",坚决支持废除死刑,指出即使有死刑,社会问题仍不会解决,主张政府用死刑以外的方式防止罪案发生。
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的领袖都多反对死刑。宗教上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死刑禠夺了罪犯的"生存权",以及忽略了罪犯会悔改的可能性。此外亦认为法制造成人为判断不完全,亦忽略社会引起犯罪行为的种种结构性问题等。
台湾天主教一声明指死刑"并非制止犯罪的答案",认为应透过完善立法的方式维护正义及生命的尊严。又指出凶杀案的真正"杀手"是由于人们对生命缺乏反思。
高调主张废死的台湾基督宗教领袖有已过世的天主教单国玺主教、基督教周联华牧师、高俊明牧师等。
-
香港一牧者解析"离堂文化" 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改革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
在教会谈论政治可以吗? 台湾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议题难以避免,对"教会里对是否应该谈政治"的问题,众说纷云。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群体中面对政治讨论?台湾基隆教会本堂传道庄迺民近日在YouTube频道提出三大思考重点供信徒参考。
-
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与新教信徒
根据德国"世界观信息服务"(Fowid)研究小组2024年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无信仰人群成为该国最大的"宗教"群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