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科技技术的进步,传媒网络渐渐成为宣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不少人觉得传媒网络可以代替差派宣教士。近日,神州华传国际总主任林安国牧师发表文章指出传媒网络无法取代肉身宣教。
林安国牧师说,虽然网络可以帮助传教士布道和很快的将代祷信记派给后防支持者,但是由于宣教的本质是生命的拯救,过程是生命的投入,目标是生命的建立,所以即使差人到宣教工场的复杂性及面对的挑战多不胜数,教会还要鼓励人献身传教。
接著林牧师从"人比资讯重要"和"生命比信息重要"两方面来比较传媒网络和道成肉身宣教的区别。
一、人比资讯重要
林牧师首先强调,耶稣道成肉身亲临降世是不能被任何东西取代的。传媒如单张、书籍、影带……都是一种工具,主体还是人。网络再发达,也不能取代生命影响生命。传媒里面有信息,但是如果缺少了传信息的人与生命,就像看一本书与跟一位教授学习的分别。
接著他说,慈爱的主不会给我们一个广播,一页文字或一个网站来与我们沟通,主要亲自触摸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看见他,亲身经历与他同行,观看他的荣美、品格和慈爱,以致我们可以变成他的形象样式。"你们来看!"是耶稣在加利利海边对渔夫们的邀请和呼唤。
最后他还强调,传媒或网络不能代替宣教士的差派。大使命的基本动作是得著生命、建造生命、改变生命及培育生命,而且不只是在近处或同文化中,还要跨越到世界未闻福音的地区群体中,去传、去爱、去分享、去见证、去建造。这些宣教的行动皆需要宣教士道成肉身,在不同文化及群体中作实地的侍奉。
二、生命比信息重要
林牧师说,道成肉身原指神的儿子耶稣,取了肉身降生人世,经历了人世间的荣辱心酸,完成神的计划,通过十字架舍身,拯救了灭亡的世界,完成了被差的使命。因此,道成肉身的宣教模式也应是所有投身宣教者的模式。他解释,这种模式有以下五种意义:
1. 被差身份(加四4)
"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林牧师说,耶稣的降世带有一个被差的身份,要去完成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就是"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 叫他们得儿子的名分"。所以宣教士不应该是自己走出去的工人,他背后必须有一个差遣的群体,委派他出去完成一个被差的使命和任务。
2. 过程奇妙(提前三16)
林牧师指,道成肉身是一个想不透的奥秘,就如保罗惊叹说:"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但是就是神的这份爱激励了一个宣教士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文化,历尽艰辛。就如一个博士医生去非洲蛮荒的村落去爱一群痲疯病人,一个住在美国十六个房间大屋的富商,搬到大陆住在一个八百呎的单位……
3. 零的距离(约一14)
"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林牧师表示,耶稣的宣教模式不是"隔山打牛"或"隔靴搔痒",而是来到我们中间,与我们同住,把他丰满的恩典与真理向我们分享,把父独生子的荣光时刻光照我们。
林牧师认为,宣教的工作不能居住在原居地,每年一两次访宣便算是完成了任务。宣教的工作应该像耶稣来到人间,住在我们中间和我们零距离接触。
林牧师用传教士到中国宣教和德兰修女走出修道院住在人群中宣教的例子来说明,只有宣教士和会众零距离接触,才带来了一个地方会众的改变。
4. 感同身受(来二14-18)
"儿女即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借著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林牧师指,耶稣道成肉身,经历了生命成长的挣扎和痛苦,经历了试探引诱,直接于魔鬼交锋,并且得了胜的例子,因此宣教士需要了解福音对象的需要,进入他们的生活,认识他们的文化。因为没有认识对象所面对的问题和困难的宣教士是无法成为一个被认同、被接纳的宣教士。
5. 肯放肯降(腓二5-10)
"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抢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了人的样式"。林牧师在这里指出华人教会,越安定舒服,学识越高,经济越好,就越缺少信徒奉献作宣教士。他说,宣教的基本行动就是肯放肯降,正如主耶稣道成肉身,甘心成为仆人,做一个以舍己去服侍这时代的工人。
林牧师最后说,虽然耶稣道成肉身的宣教模式是一条不易走的路,但是正因为这种生命的全然摆上,为主燃烧,福音的改变能力才会溶入每个人生命。他还鼓励大家,道成肉身的宣教模式,并非只有受苦牺牲,而是会得到神的赐福,就像经文"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腓二9)所说的赏赐,会同样给走在道成肉身的勇士身上。
-
香港一牧者解析"离堂文化" 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改革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
在教会谈论政治可以吗? 台湾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议题难以避免,对"教会里对是否应该谈政治"的问题,众说纷云。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群体中面对政治讨论?台湾基隆教会本堂传道庄迺民近日在YouTube频道提出三大思考重点供信徒参考。
-
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与新教信徒
根据德国"世界观信息服务"(Fowid)研究小组2024年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无信仰人群成为该国最大的"宗教"群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