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信徒和福音朋友正确理解旧约圣经,明白旧约和新约的关系等困扰信仰的难题,纽约南塔光圣经学校于日前举办"旧约神学特别系列讲座",并由校长顾奇伟牧师亲自解答信徒、慕道友以及传道人共同关心的旧约圣经难题。
旧约神学的任务和性质
顾牧师首先介绍认识旧约神学的重要性。他说,旧约神学是根据旧约圣经,通过圣灵的工作来研究圣经的解释权威,按照经文背景等阐述上帝在旧约生命之真理的学科。今天21世纪基督徒通过读旧约来认识耶稣基督的内涵真理,吸收旧约宝库中丰富的灵性珍宝。
他进一步指出,旧约圣经神学是试图透过旧约中启示的神之道,分析归纳系统有关神、人类等观念,以及探讨神启示人的奥妙话语的真理,描绘出比较全面的旧约时代的神拯救人类的历史画圈。
他希望透过讲座让信徒读旧约时候可缩短"旧约和新约的文化背景差异;旧约时代和今天时代之间的语言差异;旧约的宗教和今天宗教的差别。"并为明确神的美意提供工具。
旧约神学的起源和发展
认识旧约圣经必先要弄清其起源和发展过程。顾牧师说,旧约神学的兴起和早期基督教会中异端邪说的兴起有直接的关系,当时基督十架幻影说直接挑战道成肉身说的约翰福音,因此使徒约翰在"约翰福音"多次强调"道成肉身"的观点,来抵挡异端邪说。
另一个异端是"基督次子说",它是根据个别圣经经文例证来错误判断基督是"亚上帝",结果造成教会内极大的混乱。
"这些对抗圣经真理的思潮使得早期教会教父展开反击异端的行动,亦促他们开始重新探讨旧约圣经中诸多的疑难问题,包括神的公义和神的爱等问题。"
旧约神学的代表人物
顾牧师又列举旧约神学的几位代表人物。首先是教会神学家奥古斯丁,他是影响旧约圣经研究的重要历史人物,其代表作"上帝之城"具有划时代意义。他将旧约时代的历史成长划分为好比婴孩到成年人的八个时期,设立了关于两个对立的国度的学说。
宗教改革时期的旧约神学支柱包括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观点。按照马丁路德的观点看,旧约中的律法和新约的福音似乎有矛盾;而加尔文认为,福音和法律的内涵完全相同,就好像核桃一样,一个是外表一个是内核。
正确研读旧约圣经的方法
接著顾牧师又讲解如何正确研读旧约圣经。他指出,社会上研读圣经者大有其人,研读旧约圣经以后提出好多难解的问题,比如旧约中的神的爱和公义的愤怒是否对立?两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神的慈爱和神的审判的关系如何等等。
"其实大多类似问题还是重复历史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读旧约和新约不应采取『隔靴躁痒』的方法。"他表示,就正如德国福音派牧师霍夫曼(J. C. Hoffmann) 提出三个前提条件:读旧约圣经的人应该脱去靴子才能触摸到痒处、而且个人有重生经验、还要了其解历史背景。
"旧约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扎根于历史,是描述神对以色列的拯救历史。读者应该明白,旧约圣经有很多预言都围绕神的天国的实现,他提出旧约是圣灵工作的结果,所以对于旧约解释不可正规化、教条主义和正典化。"
总结来看,当今研读旧约圣经的难处是由以下几个因素所造成:缺乏必要的圣经历史的知识、缺乏个人重生得救的经验、缺乏对圣经就是神生命之道的认识。
此外由于受到当今文化宗教背景以及个人背景的"约定俗成"观念的紧箍,很多人无从洞察圣经作者的原来意思;而语言文化背景也是一个问题,因为以色列人的生活环境从游牧到定居、从定居到分国、从分国到飘流分散到万邦,他们特殊的语言环境亦是现今外来基督徒很难理解的。
举例说,根据台湾国语辞典的解释,中文"荣耀"的意义是草木的茂盛、光采显耀、光荣的声誉;但是圣经中的"荣耀"原文有器重之意,后引伸为"荣耀"、"天使和使者"、"神的面光"以及神荣耀的名。
至于"神",意为天帝、易经、君主和帝王。但旧约圣经中的"神"含义是"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全能者"。"所以基督徒读旧约的时候,尽量避免张冠李戴、生搬硬套,也不要随意加上自己的一孔之见,最好参考一些权威性的圣经辞典和中文释经书刊,研读前的祷告亦可起到开启灵眼、打开思路,圣灵带领的作用。"
神的存在与神的启示
顾牧师又当场回答了信徒提出的两个基本问题。首先旧约经文本身是否证明有神?顾牧师认为,旧约圣经从来不讨论"神是否存在"的问题,他们认为否定神是愚昧人的说法,人类认识神远远超过人类的理性知识。
其次何为神的启示,他解释说,旧约使用"启示"这个词大概180次,是揭示秘密(或打开、不掩 )的意思﹐而大自然启示是无声无息地证明神的全能。
神的启示是超自然的启示,比如圣经就是神启示的记录。顾牧师又带领基督徒一同研读诗篇104篇,并总结说,这是见证神奇妙创造的美丽诗歌,需要用理性和灵性去明白神的奇妙。
教会信徒和福音朋友蛮有兴趣地聆听了此次讲座,并不时提问,他们表示该讲座的亮光开始化解他们在研读旧约中的难处。
下一次讲座将回答"旧约神的愤怒和新约耶稣基督慈爱"的问题,请注意本报的连续报道。
-
香港一牧者解析"离堂文化" 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改革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
在教会谈论政治可以吗? 台湾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议题难以避免,对"教会里对是否应该谈政治"的问题,众说纷云。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群体中面对政治讨论?台湾基隆教会本堂传道庄迺民近日在YouTube频道提出三大思考重点供信徒参考。
-
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与新教信徒
根据德国"世界观信息服务"(Fowid)研究小组2024年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无信仰人群成为该国最大的"宗教"群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