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於宏潔紐約分享:從聖經人物看聖徒得勝之路 (一)
於宏潔紐約分享:從聖經人物看聖徒得勝之路 (二)
於宏潔紐約分享:從聖經人物看聖徒得勝之路 (三)
11月19至21日,紐約基督徒證主教會年度特別聚會上邀請到於宏潔弟兄前來分享,他以聖經中著名人物的得勝秘訣與弟兄姊妹共勉,不僅能在這彎曲被擄的世代站立得住,同時結出果實獻上給主。
「人是找方法解決問題,神是用對的人解決問題。」最後一堂聚會上 ,於宏潔弟兄以尼希米建造傾毀城牆之路與弟兄姊妹共勉,面對這世代屬靈光景、神家困境,不再灰心失意,立志作主可用器皿。
尼希米雖以被擄身分位居一國酒政之職,當聽到神家遇難、百姓遭辱時,就在神面前禁食祈禱,求神開路同時作好計劃,「他是一個有使命感、也是殷勤的人。」於弟兄強調使命感和責任感不同,不僅是把該做的事做好,更是帶著熱情、榮耀的異象前往。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使命,卻不一定有使命感。神早就把使命託付我們,只在我們有沒有忠誠回應。」於弟兄説,多麼希望神家興起更多,不光生命被神改變、與主關係親近,更帶著為神國使命、神的旨意而活的人。
「基甸才三百勇士,就能把多如海砂的米甸大軍打敗,神兒女的命運得以扭轉。」於弟兄強調神一直要得著的就是對的器皿,因之神能使整個局面扭轉。
「當尼希米回到耶路撒冷,一看就知道問題的癥結在於傾倒的城牆,使神家不得保護,失去界線與世上混雜。所以他呼召神的兒女醒起,將負擔傳遞,讓一批批不同職業(不是隻有傳道人)、不同背景的百姓動員起來。而當仇敵恐嚇、羞辱他們時,尼西米選擇用更多禱告、警醒的態度與行動來回應,短短52天城牆便修建完成。」
於弟兄跟著分享施百各弟兄在一篇信息中提到,「倘若對今天的局面無法提供正面補救之道...讓我們學習安靜,直等到我們能提供更好出路。」一般人能做到如此不論斷、批評已經不容易,然而施百各弟兄的信息繼續往下説,「巴不得主救我們脱離,因為缺少積極而必須保持的安靜,使我們能因得到異象而積極往前。」
於弟兄指出,因著尼希米的身分、職位,「當尼希米聽見神家遭難的消息,他可以不回去...但是當他想到神的百姓在那裏遭大難、受凌辱,因城牆被毀無法好好過討神喜悦的生活時,他心裡痛苦,無法再待在皇宮裡。」
於弟兄表示臨走前,他想給弟兄姊妹發出一個呼召,「看見這世代屬靈、神家的光景,讓我們不再灰心,更不要埋怨、批評,也不要無可奈何,覺得就是這樣 Nothing we can do about it,讓我們從禱告開始,把自己奉獻給神,哪怕只有一個,當得到對的人,神可以親自做工、帶下祝福。」
結束為期兩天半的聚會,最後在《得勝靠耶穌》這首詩歌中圓滿結束。於弟兄説,主耶穌就好比那時代偉大的尼希米,他重建傾毀的城牆,使仇敵無法挾制我們,所以為了我們自己、我們的家、我們的社會,我們要帶著使命感起來禱告,靠主的必得勝。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