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美西「為生命而行」反墮胎大型遊行上週六(25日)在三藩市舉行,至少五萬人聚集呼籲美國國民、州政府、議員尊重生命之尊嚴,為無辜的未生胎兒發出呼聲。
美西「為生命而行」活動今年已經踏入第十週年,但支持者的熱情卻從未減退,參加人數一直有增無減,而且風雨不改。有參加活動多年的忠實支持者認為,「為生命而行」在以自由主義見稱的三藩市舉行是十分有意義的,雖然每年的活動都是差不多,但久而久之就成為了一個新的傳統,將「尊重生命」的價值觀傳承下去。
三藩市華人基督教聯會會長、聖公會日光堂的關燦康牧師已是第六、七次參加「為生命而行」活動。對於時下人們把墮胎看成「家常便飯」,對生命毫不尊重,關牧師感到十分失望。他強調,生命是上帝所創造的,上帝用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上帝也讓我們享有家庭的温暖,人並沒有權把未生出來的孩子殺害掉。他還説,奧巴馬總統鼓勵通過墮胎合法法案的理由是女性有管理自己身體的權利,但他反駁指,未生下來的小孩的權利又有誰關心呢?因此,關牧師亦特別鼓勵眾華人教會的信徒站出來支持反墮胎的行動。
太平洋法律協會三藩市灣區顧問董事會主席李少敏,多年來推動灣區華人教會踴躍參加「為生命而行」活動,並一直關注有關墮胎的法案。他向本報表示,目前的加州法例規定,18歲以下少女接受墮胎手術前是無須通知父母或得到父母同意的,令墮胎的抉擇和行動變得很簡單容易,亦間接地使少女更容易陷入性侵犯者的羅網。雖然加州的保守派和教會人士已不斷就此進行法律訴訟,但卻遭到自由主義的議員及立法者不斷阻擋。他強烈批評目前法例的不合理性,比喻説「為何未成年孩子連參加課外考察前服用阿斯匹林都要先得到父母同意,但墮胎卻不需要呢?」
另外,李少敏亦強調,全美國約有兩百萬對夫婦在等待收養孩子,意外懷孕的婦女其實應該考慮墮胎以外的選擇,千萬不要輕易地將孩子殺掉。
在三藩市執業多年的家庭科醫生夏恩瑞(Olivia Hsia)帶著一個很深的生命見證和感動來參加「為生命而行」大遊行。夏醫生的母親懷她的時候,家境比較窮困,於是就選擇了墮胎手術。但奇妙的是,墮胎手術並沒有成,母親也最終把她生下來。夏醫生深深感到,自己每一天的生命都是神的恩典,她常用自己的故事來勸所有病人打消墮胎的念頭。
夏醫生就曾在一個電視節目裡面講到她勸自己的同事不要為病人墮胎。一位中國的醫生看了這個節目之後,拒絕為一對因經濟理由而墮胎的夫婦做手術,反而給他們錢,支持他們把孩子生下來。現在每年,這個孩子都會在生日那天回來,淚流滿面地感謝這位醫生。
夏醫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故事,證明墮胎之外是有選擇的。她以行動來表達「尊重生命」的訊息,更鼓勵眾多基督徒一起來關注這個話題。
美西「為生命而行」的長期支持者、新澤西州浸信會牧師Clenard Childress則在台上説,反墮胎並不是支持婦女權的人口中的「仇恨言論」(hate speech),而是相反的「愛的言論」(love speech),為了無數無聲的未生胎兒以及被墮胎的嬰兒發出聲音。他大力呼籲教會跟隨聖經的教導,大膽行動,在墮胎這個議題上帶來改變。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