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美國總統布殊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了來自中國大陸的家庭教會成員餘傑、王怡、李柏光。對華援助協會會長傅希秋牧師對此表示,這是布殊總統向中國政府發出的一個訊號:在美國與中國貿易的同時,不會把良心也貿易掉。
身為中國著名作家及學者的餘傑、王怡、李柏光三人,日前抵達華盛頓參加5月2至6日舉行的中國自由狀況高峯會。據對華援助協會今晨發佈的新聞稿,他們在與布殊總統會見時,首先為其推動中國宗教自由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表示感謝。隨後,他們向布殊總統通報了近年來中國宗教自由受到侵犯的問題,以及中國家庭教會信徒為實現宗教自由和法制所作出的努力。
與三人一同參加中國自由狀況高峯會的傅希秋牧師指出,這次會見:「並不是想祈求美國政府來保護中國的信仰自由,因爲宗教自由不是政府給予的施捨,也不是美國或中共政權給予或保護就能夠得到。那是上帝所賜的一個人生來不可分割的禮物。我們只希望透過這個會見,把中國宗教自由的真實情況跟布殊總統作一個簡報。」
他又説,今天的接見向中國當局發出一個訊號:「在美國對中國貿易的同時,不會把良心也貿易掉。希望中共政權不要低估美國政治領袖和美國民衆對宗教自由議題的關懷和他們的國際承諾。也希望透過這個會見,讓中國的人民、尤其是上億的因爲信仰而受迫害的民衆瞭解到,信奉宗教自由的億萬美國人民還是堅定的和他們站在一起的。」
中國在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5月3日發佈的2006年度報告中,第八次被列入「特別關注國」。報告指出,中國政府「仍然有系統地踐踏宗教自由。雖然中國宗教信徒近年來人數有所增加,但宗教自由狀況仍然不佳」。
餘傑等三人所參加的北京方舟教會,亦在今年年初報告説連遭公安入内盤查。
布殊總統則曾多次在公開外交場合呼籲中國政府容许人民享有更多宗教自由。今年4月20日,當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到達白宮進行訪問時,布殊在歡迎儀式上致詞表示,自由的生産和銷售讓中國走向繁榮,如果中國人民在集會、言論及宗教方面擁有更大的自由,將更大地促進中國的繁榮。他敦促胡錦濤讓中國人享有更多人權,自由地「集會、發表意見和敬拜」。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