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屆亞洲基督教議會 學者:效法耶穌好牧人保護生態

編輯
第15屆亞洲基督教議會 學者:效法耶穌好牧人保護大自然
第15屆亞洲基督教議會 學者:效法耶穌好牧人保護大自然

第15屆亞洲基督教議會(CCA)在印度科塔亞姆舉行,討論涵蓋生態靈性、環境永續、原住民權益、流離失所者和人口販賣受害者的支援,以及生物倫理學的應用等,藉此推動可持續發展和人類尊嚴的實踐。

亞洲基督教議會報導,第15屆亞洲基督教議會(Christian Conference of Asia, CCA)於9月28至10月3日在科塔亞姆舉行,並於10月1日舉辦多場審議性「Churcha」會議,「Churcha」是一個源自不同印度語言的當地術語,意思是「對話」、「討論」或「分享」,促進相關神學、宣教、社會和地緣政治問題進行普世對話。

研討「教會在創造可持續性」時,澳洲福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 Australia)維琪‧巴拉班斯基牧師博士(Rev.Dr Vicky Balabanski)提出幾項重點:

1. 創造是信仰的核心,透過感官經驗將人們從不相信轉變為相信。
2. 伊甸園是豐盛生命的象徵,人類對豐富生活的渴望被財富追逐所劫持,而不再尋求源頭。
3. 基督教哲學家詹姆斯·史密斯(James K A Smith)指出,人們需要通過崇拜和教育來重新塑造對豐盛生活的渴望。
4. 耶穌作為好牧人展示了無私的奉獻愛,作為基督的追隨者,我們也需要將自我奉獻作為一種豐盛的生活方式。
5. 消費主義助長了對物質財富的渴望,我們需要重新思考這種渴望,透過崇拜和教育來塑造人生的願望。
6. 耶穌作為園丁的形象顯示了保護和照料生命的重要,包括保護自然資源並以可持續方式利用它們。

巴拉班斯基在會上還播放一段視頻,闡述保護自然資源並以可持續方式利用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她最後介紹「賦予農業生命」項目,展示了農業對農民和社區的重要,這是對生命賦予價值的一種認知。

是次會議舉辦多場對話與交流討論,包括:教會在創造的可持續性、在禮儀和敬拜中促進生態靈性、氣候危機緩和與調適、原住民保持傳統生活方式、支援被迫流離失所尋求庇護者的實用方法、生物倫理學的實際應用探討人類按照上帝形象創造的神學。

大會邀請專業人士從不同的主題分享,發言人指今屆議會將為該議會各項計劃和專案塑造未來重要的部分;會議在三個著名場所舉行:東正教神學院、馬爾託馬神學院、戈德亞姆CMS學院。